第164章(第2/3页)

楚溪客站在它面前的时候,需要抬起头仰望。

他不由想起了有“万马之王”美誉的夏尔马,说是马中大象都不为过。

这群野马的情况和夏尔马还真挺像,性格温顺,擅长拉货,但是——

吃得太多!

一匹野马一天的草料抵得上三匹战马了!

关键是,它们还不喜欢被人骑。一旦有士兵坐上马背,野马们不发脾气不尥蹶子,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站着,用皮鞭吓、用草料哄都不好使。

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的“野”了。

贺兰康在军营里养了这群野马小半年,险些被吃穷,配种之后打算放生,结果这群马却赶都赶不走……

最后,还是楚溪客这个小富翁伸出援手,把马群收编进了楚记商队。

商队的管事们惊喜地发现,野马群仿佛有无穷的力气,只要让它们吃饱,多重的货物都能拉动。

他们好奇之下还专门做过试验,那匹小马王轻轻松松就拉倒了一整个集装箱。要知道,那个集装箱里放的可是整整五千斤棉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马能驮起的货物和拉动的货物是不一样的,一匹马能拉动上千斤的货物,不代表他能驮起来。

能拉动就已经很神奇了呀!

因此,铁轨建成后楚溪客第一个就想到了它们。

这群野马处于壮年期的总共十六匹,刚好分成两拨,一来一回不耽误。

此刻,足足八匹皮毛黝黑、高大威武的骏马站在铁轨两侧,跃跃欲试地刨着蹄子。看样子,对于接下来的体验它们也很期待。

实际上,铁轨修好后就已经试行过好几趟了,遇到颠簸难行或者弯道不好走的地方,驾驶员还提出了修改意见,施工队那边也认真地做了调整。

今日,是第一次正式通车。

依着规矩,第一圈照例是跑空车,除了驾驶员和拉车的挽马,车厢不拉人也不装货。

驾驶员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万一车厢脱轨或侧翻,他们会第一时间跳车,无需顾忌货物。

就连缰绳上的铁扣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一旦发生危险,驾驶员只需按动一个扳手,挽马就会脱离缰绳,逃跑保命。

这是楚溪客定下的规矩,在他的理念里,无论什么货物都比不上生命宝贵。

从三关口南站到北站,一刻钟的功夫就跑了个来回。马儿们打着响鼻,一副没有活动开的样子。

第二圈,楚溪客和钟离东曦相互扶携着登上车头。胆子大的百姓们也在武侯的指挥下,争先恐后地爬上了车厢。

为了参观方便,这列车厢都是开放式,每个车厢都有数名武侯坐镇,还在四周加了一圈安全绳,即使发生最坏的情况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百姓们的安全。

相对来说,车头的位置反而更危险一些。

里面空间不算大,两名驾驶员一左一右坐在控制台上,中间刚好有两个位置留给楚溪客和钟离东曦。

楚溪客虽然对火车的设计已经很熟悉了,但还是耐心地听完驾驶员的讲解,并依照驾驶员的叮嘱系上了安全带。

最后,他还笑眯眯地对驾驶员道了声谢。

年轻的驾驶员怔了怔,情不自禁红了脸。

钟离东曦不着痕迹地被楚溪客往身边拉了拉。

楚溪客悄悄勾住他的手指头,坏心眼地享受着自家王妃的小醋意。

一声长哨,骏马飞驰。

马儿们极有灵性,想来知道今日应该好好表现,因此个个精神抖擞,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

车中之人齐刷刷向后一仰,等到回过神来,车厢已然冲出两里地了。

整节车厢就像悬浮在空中,似乎感觉不到车轮的阻力,两侧的景物飞快后退,真如飞翔一般。

百姓们吹着戈壁的晚风,感受着这从未体验过的速度,终于明白了,楚溪客为何费这么大劲铺设这样一条只供拉货的铁轨。

有了它,原本数月才能到达的地方可以缩减为十天,甚至更短;有了它,平川的百姓也能吃上新鲜的岭南荔枝;有了它,平川的救济粮再也不用翻山越岭送往各州……

第三圈,第一批百姓们意犹未尽地下了车,换上第二批。

一群半大少年站在月台上,懊恼又羡慕。因为年纪小,武侯不敢让他们上车。

楚溪客刚好看到了,笑着探出头:“坐在前面,怕不怕?”

孩子们完全没料到平川王殿下会主动跟他们说话,先是一愣,很快又鼓起勇气大声说:“不怕!”

楚溪客笑着推开车门,把孩子们迎进车头。

本就不算宽裕的空间顿时挤满了人,楚溪客和钟离东曦干脆站起来,把安全带围成一圈,绑在了孩子们身上。

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充满好奇地看着这一切,不同的梦想在孩子们心底冒出一个个小芽尖……

二桑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起初追在车厢后面,渐渐地越跑越快,超过了拉车的马,跑到了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