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2页)

似乎生怕自己落后了会被淘汰掉,所以要比大人更努力、更积极。

楚溪客没有圣母地认为雇佣童工不人道,反而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遇到一个机会就牢牢抓住,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所以,他得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也遇到了很多不声不响拉他一把的好人。

就像这位书记官。

书记官看着小孩热得通红的脸,没有说什么关心的话,而是在统计重量的时候故意慢了一些,这样刚好让小孩可以趁机歇一会儿,去喝一杯凉茶。

楚溪客还看到,秤砣挂在了八斤和九斤之间,书记官什么也没说,只在册子上记了一个“九”。

真好。

如果平川城的官吏人人如此,何愁天下不兴、国民不安?

楚溪客上前两步,正要交上自己的包袱,身后突然撞过来一个人,趁着他被撞歪的空隙,强硬地把自己的包袱插到了他前面。

光插队还不算,对方还自作聪明地说了句:“小哥不打算交啊?那我先来了。”

这话说的,不打算交他来这儿干嘛?

楚溪客原想怼回去的,扭头一瞅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

书记官见他没计较,也就没多管闲事,不过在检查妇人包袱里的棉花时仔细了些。

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问题:“再三强调,只摘绽开的熟棉,不可摘尚未长成的生棉,更不能混入棉壳,你这一包袱掺杂了生棉是小,糟蹋了多少棉树?”

生棉没有长成,棉绒没有伸展开,根本不能用。这老妇人却仗着生棉水分大就投机取巧,虽然脑子灵活,人品却差。

楚溪客也很生气,因为糟蹋的这些没有长成的棉桃,若人人都像老妇人这样,棉田至少要减产一半!

书记官冷着脸,把这一兜棉花的工钱结算给她,说:“今日就到这里吧,往后你也不必来了。”

老妇人一见,登时慌了,连声求道:“是我老眼昏花,没看清楚,官爷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再试试,这回我定不会再出错。”

书记官不为所动,抬头瞄了眼楚溪客:“下一位。”

楚溪客挺满意他的做法,于是上前,把自己的包袱放上。

书记官扫了一眼就看出,这些棉花不仅符合要求,还用了十分心思,一丝枯枝杂叶都没有。

于是,书记官很快就摆摆手,让旁边的兵士去称重了。

老妇人一见,顿时心里不平衡起来:“官爷为何对他这般松散?您要是想抽成一两文,老婆子也不是不给。”

书记官当即虎下脸:“你不说这话,兴许我看在你年老的份上还会再给你一次机会,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速速离开吧,再不许来了。”

老妇人狠狠一惊,登时闹了起来:“平川王殿下都说了,要照顾老弱病残,你一个芝麻小吏却嫌弃我老眼昏花,妄图辞退我,我这就告到殿下跟前,让你这官当不成!”

刚好这个点交棉花的人多,听到这边的动静全都围了过来。其中有跟老妇人熟识的,看到她撒泼打滚地哭喊,少不了上前问上两句。

老妇人一见人多,反倒闹得更厉害了,还要去掀掉书案:“我今日就豁出这张老脸,把事情闹大,若平川王殿下知道你如此欺辱我一个老年人,看他会不会管!”

这老妇人真是又精又坏,她这样一折腾,要么书记官顾忌着自己的官位,少不得容下她;要么书记官寸步不让,事情彻底闹大,摊子都给砸了,谁都别想赚到钱!

楚溪客算是开了眼了。

可笑的是,周遭百姓不分青红皂白,盲目站队,都在说平川王殿下如何仁德,断然容不下欺辱百姓的贪官污吏。

更让楚溪客如鲠在喉的是,对方居然还是利用了他向来推崇的“尊老爱幼、怜贫惜弱”的理念,厚颜无耻地进行道德绑架!

年轻的书记官想来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到底不敢引起众怒,一时间只气得面红耳赤,却不知如何处理。

楚溪客险些气笑了。

他倡导“尊老爱幼”,是希望在平川创造一个和谐良善的风气,不是为了让人利用这一点进行道德绑架。

就在这时,一队执戈披甲的平川军威严地走过来,往草棚中一站,不用说话,就震得棚里棚外的百姓噤若寒蝉。

“有人闹事?”伍长肃声问。

书记官执了执手,正要回应,撒泼的妇人便突然长哭一声,扯着嗓子道:“军爷啊,你们可算来了,劳烦禀报平川王殿下,这里有黑心小吏欺辱老婆子啊!”

楚溪客眯了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