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3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考生安全,考试期间的一日三餐可由礼部准备,照例采取民间招标的形式,不拘于一家食肆,可以多选几家。”

楚溪客说到这里,玩笑般举起手:“楚记第一个报名,保证让考生们吃好喝好!”

大佬们纷纷笑起来。

有人不断点头,称赞他的巧思,也有人摇摇头,中肯地提出意见:“考生人数众多,就算每人每餐花费不多,汇总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还有你说的被褥、恭桶等开销,虽零散,却架不住量大。”

“可以让考生们交一部分‘考务费’,考试期间的开销就从里面扣。”

在现代,高考、考研、考公务员、考教资不都是要交费的吗?楚溪客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个主意。

大佬们瞬间打开新思路,纷纷新奇地感叹。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异议:“大多考生远道而来,银钱并不宽裕。更何况今年情况特殊,众位外地学子已然在长安多待了一个月,开销也多于往年,若再交‘考务费’恐怕负担不起。”

虽然是反对意见,但楚溪客却很高兴,因为说话的这位博士是真心实意地在为那些家境不好的考生着想。

于是,他便笑了笑,耐心地说:“其实算下来没有多少,比如楚记的一碗丸子汤,原本卖十文,批量供应的话可以减到五文,还能赠送一枚卤鸡蛋,中午饭三菜一汤,二十文足够了,早饭和晚饭还要少一些,一日就按五十文算。每科考三日,总共考九日,算下来不过四百五十文。再加上恭桶、棉被等,统共不过一贯钱。”

博士们一听,这才放下心来。

一贯钱,对于考生们来说确实不多,毕竟,一个月的笔墨纸张算下来也要远远超过这个数了。

楚溪客又道:“倘若真的有人出不起,可以赊账,这份钱楚记可以暂时垫上,等到考上之后再还不迟。”

有人问:“若是考不上呢?”

楚溪客玩笑般说:“那就留在楚记打工呗,楚记学堂正缺先生呢,管吃管住,刚好也不用发愁回家没路费了!”

众人一听,纷纷笑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五经博士突然站起身,冲着楚溪客执了执手:“不管此事能不能成,老夫都代今科举子们多谢楚掌柜了。”

他说的是“楚掌柜”,就是把楚溪客当成楚记的东家在看。

楚溪客连忙闪身避开,揖身还礼:“博士折煞学生了,学生不光是楚记的东家,还是太学的学子,也是大昭的子民,为学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当然的,值不得一个‘谢’字。”

大佬们纷纷露出复杂的神色,有赞赏,也有感慨。

读圣贤书这么多年,他们还是头一回意识到一直被贬低为“重利轻义”的商贾对读书人的益处。

姜纾眼中满是骄傲,聪明崽,他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