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4页)

同时,为了保证安全,各家都有一个内监并一位禁军看着,免得有不法者在饭菜中加一些不该加的东西。

唯独楚溪客,周遭毫无遮挡,炉灶锅碗也奇奇怪怪,他拿出一样旁边的内侍就询问一句:“此为何物?有何用途?”然后再交由禁卫检查一遍。

楚溪客也不烦,对方问一句,他就笑呵呵地答一句,就算对方问不到,他兴致来了也要主动介绍一番,就像在炫耀他的那套好东西。

最后,原本一脸高高在上的内侍都忍不住和颜悦色起来:“小郎君还真是与众不同,往年咱们也随贵人出宫做过这事,那些厨子们不是吓得战战兢兢,就是被盘问得一脸烦躁,唯有小郎君,不像是过来比试的,反倒是交流手艺。”

楚溪客同样笑呵呵地回道:“公公与军爷仔细些,不光是对贵人们负责,也是在帮咱们做个见证不是?”

这下,内侍更是高看他一眼,道:“小郎君果然是个通透人。好了,咱家这边检查完毕,就不耽误小郎君的时间了。”

楚溪客道了声谢,手脚麻利地准备起来。

总共八十一道小吃,全部要现场制作,还不只做一份,至少五位皇子公主、十名官眷要一人一份,另外还要多做两份给各坊选出来的代表品评。

为了保险还要多准备两份,无疑是个大工程。

好在,这些天云娘子和云飞日日陪同楚溪客一起练习,三人已经做好了分工,另有云柱打下手,桑桑在旁边加油,小小的烧烤摊可谓是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煎炒烹炸各种花样,这个时代的人哪里见过?东西南北各色小食,在长安人眼中也是极新鲜的。别家还在细致地片鱼、雕花呢,楚记小烧烤这里已经飘散出阵阵香味了。

楚溪客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甚至忘了这是在比赛,就像在家里那样,煮好肉丸吹吹凉,喂给桑桑一颗,扭头瞧见云柱巴巴地看着,又给他盛了一碗。

云柱有了,云飞也得有吧?云娘子虽然是大人,但也是需要关心的,于是楚溪客便像在家里那样,做到一半,自家人先你一口我一口地尝了起来,彼此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让人不由觉得他们碗中的饭菜定然是十分美味的。

楼台上。

五公主轻轻摸着奶牛猫,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我想,我知道阿兄为何会在意这个小厨子了。”

伪装成皇长子的阿肆点点头,煞有介事地说:“因为他长得很好看吧!”

五公主高深莫测的表情顿时裂开了。

锣声响起,时间到。

楚溪客踩着点装好最后一盘“百家饭”。“九九归一盘”往食案上一摆,瞬间惊艳了所有人。

最先引人注意的是那个造型别致的盘子。

这个时代,贵胄之家用餐多是金银器,讲究些的用漆器,百姓家要么用粗陶,要么用白瓷,如“九九归一盘”这种胎体纤薄、泛着精美青花、造型别致又大气的瓷盘无疑是长安城头一份。

就连五公主都忍不住问:“这盘子是打哪儿买的?”

“我家阿翁为了这次比试特意烧制的。”楚溪客很是骄傲地说。

但凡知道些根底的,都记得他在曲江宴上闹的那一处,因此把他当成了“鹿鸣”,而他口中的阿翁,自然就是姜纾了。

姜纾啊?

在场的王公贵胄们不约而同感叹一句,这就不奇怪了。紧接着又有些遗憾,看样子很难买到了。

楚溪客笑嘻嘻道:“投我一票,九九归一盘免费赠送啦!”

贵人们听出他在开玩笑,纷纷笑起来。

其余竞争者目瞪口呆:这小子不讲武德!

这里需要说一下评选规则——

五位皇子公主、十名贵眷、一百一十坊的代表组成评委团,每人手中有三块小木牌,只是颜色不同,代表的分值也不一样。

皇子公主手中是黄牌,每块五十分。

贵眷手中是红牌,每块十分。

各坊代表是绿牌,每块一分。

每位评委都可以把自己小木牌投给喜欢的菜,不排除三块同时给一道菜的情况,但到底是个与民同乐的喜庆事嘛,但凡有些情商的都不会这么做。

偏偏,阿肆就这么做了,他把三块木牌都放到了楚溪客面前,还用很温和的声音说了句:“很好吃,最喜欢脆皮肠。”

楚溪客汗毛都竖起来了,差点当场逃走。

紧接着,四公主刻薄的声音就把他拉回了现实:“大兄是在洛阳待得太久了吗,连这种不入流的街边小食都能下咽?”

阿肆向来是个好脾气的,如果仅仅牵扯到他自己他其实可以不计较,但四公主这句话不仅在讽刺他,还连累到了阿兄非常在意的邻家小郎君。

这就不能忍了。

于是,阿肆学着自家阿兄放大招前的样子,冷飕飕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四妹幼年时曾在民间长大,想来尝遍了这些街边小食,自然不觉得新鲜……听闻有一次,四妹为了一块甑糕竟偷了你母亲的金钗去换,结果把整个摊子都买下了,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