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夜晚的训练(第2/5页)

杭峰点头:“如果状态好的话。”

超级U型池多出来两个折返,一共是七次跳跃。能够在常规池里的最后一跳完成五周,在这个赛场,杭峰肯定会做五周。

五周之后还有两跳,状态合适,杭峰一定会尝试冲击更高难度。

得到杭峰的回答,这人自来熟地拍着杭峰的手臂:“加油!”

杭峰点头。

固然理论上,在这个池子完全可以完成五周半,更甚至是六周的转体,但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很多。

一个是周数更多后,用一个翻腾带四个转体明显不合适,就必须要至少两个翻腾带三个多的转体,空中用时才能最少。

进入高周数后,两个翻腾动作似乎成了基本技巧,可是这个动作杭峰还不够熟练,在过去的赛场上,他做出的五周几乎都是单一的横向转体。无法熟练掌握两个翻腾基础下的变化动作,正是制约杭峰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

以及另外一点。

七次折返,就需要更长时间的专注,可能一个恍神,或者是因为周数太多导致的些许眩晕,只要一点点的判断失误,都极为致命。

超级U型池固然很酷,让选手有了冲击人类历史周数的机会。

可也不是谁都能完成。

多出来的第六跳和第七跳,绝对称得上“极限运动”这四个字。

杭峰可不敢大放厥词,只是表示自己想要去冲击,却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够完成。

就比如这次交谈后,好不容易轮到杭峰后,他给自己加了几分胆量,打算去冲击五周半。

前五跳都稳稳的,而且因为池沿更高的原因,他做出来都有富裕。

可到了第六跳,拼命去做五周半1980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空中时候的动作不清晰,轴心发生变化等等问题。

落地不但远离了池沿,甚至在雪板与冰壁碰撞的瞬间还有点懵。

这一瞬间的失神,影响了他第七跳的状态,既觉得眼下的速度,自己可以继续冲击1980,又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一部分不算少的势能,无法完成五周半。

他的判断能力被降低了。

最终,在这样的困惑下,杭峰最后一跳甚至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就被抛飞到半空,只完成了一个习惯性的一周半540,就滑出了赛场。

就像自己想的那样,大池子固然带来了更多的势能,但对选手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

而自己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

赵哥迎上来,担忧地看他:“怎么了?”

杭峰说:“本来想试着将1980提到第六跳,结果直接废掉了第七跳。”

赵哥不是专业教练不懂,便问道:“不是已经编排好了吗?怎么突然想着加难度。”

杭峰说:“只是觉得这个编排只能尝试争夺奖牌,还没有具备冲击冠军的实力。”

赵哥想想:“你是说莫泊桑今年还会冲击六周?”

去年以前,巴蒙德蝉联了五年超级U型池的冠军,被粉丝冠以“国王”的头衔。

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在这个赛场上完成过六周,随后因为各种原因,将赛场的天花板定在了五周半。

五周半是这个赛场,争夺奖牌的核心竞争力。

直到去年,莫泊桑冲击六周成功,夺走了巴蒙德的冠军,让这个赛场变得风云诡谲,难以评估。

杭峰这边认为,六周是偶然性,绝不成为这个赛场的常规战,毕竟抵达了人力极限的每一次挑战超越,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

最顶尖的人才培养需要时间。

因而在赛前动作编排的时候,杭峰将最后的第七跳设计成五周半后,就基本具备了奖牌的竞争能力。

从各方面收集来的情报,可以看出,已经拿到“大满贯”的莫泊桑,正在对“X-games”的赛场失去兴趣,就连常规赛场的状态也没有往年好,他似乎正在联系“个人挑战”。

巴蒙德则一直受到伤病地困扰,这次见面他也坦诚提到,自己恐怕无法再做出六周,甚至完成五周半,对他的身体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两个最顶尖头部运动员的状态,基本就代表了这场比赛的“天花板”,再度回归到五周半。

按理来说在最后一跳安排了五周半的杭峰,应该已经具备非常强的竞争能力,但他不知道怎么告诉赵哥,自己觉得这个程度不够,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凌驾整个赛场的程度。

“凌驾”代表超出这个赛场的水平。

或许一个2160,或许是两个1980,而不是现在这样,只在最后一个动作挑战,还不足以形成碾压的局面。

之所以要创造这个局面,当然是因为现在裁判不同立场,可能对他造成的影响,也是因为自己如果夺冠,也会为简带来正面的助力。

杭峰瞬间想了很多,最后睁开眼,浅浅笑道:“今天我恐怕会在这里训练一天,需要您帮我拍摄,就辛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