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第2/3页)

有他在,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没谁想过起什么歪心思。

经过这小半年的相处,杨夫人觉得自己早前确实先入为主了。

要是换了旁人来教,必然没她们小先生教得好,因为她们小先生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非常出人意料。

就是吧,这小孩经常没个正经地倚坐在那儿,连看书的模样瞧着都很没坐相,整个人跟没骨头似的。

一开始杨夫人看得浑身难受,还私下劝了几回,后来见文哥儿每次都一脸受教地表示知道了,回头又懒洋洋地捧着茶窝在靠椅上躲懒,杨夫人便没再说他了。

自古人无完人,真要是小小年纪就能做得面面俱到才吓人!

人有点小毛病多正常?

很明显,文哥儿这人的存在就是能不断刷新别人的容忍下限的(并且他自己还亦无所觉)。

今天的东宫,气氛依然十分和谐。

不过对于刚给朱祐樘讲完课的李东阳和王华而言,这就是很不一样的一天了。

因为李东阳给朱祐樘讲经筵结束,瞥见朱祐樘案头有叠陌生的文稿,看着不像是正经奏章,立刻见猎心喜地询问朱祐樘:“陛下这是得了什么新鲜文章,能不能给我们开开眼?”

朱祐樘顺着李东阳的目光往自己案头一看,那不是自己闲着没事便拿出来翻一翻的东宫课堂记录吗?

朱祐樘一看在场的人,李东阳是小神童他老师,王华是小神童他爹,都是自己人,倒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他笑着说道:“也没什么,就是命女史记下了文哥儿给太子的讲学内容,朕得空了便拿出来看一看,免得太子跟朕请教时朕没有准备答不上来。”

在场的都是当了爹的人,哪会不明白这种为人父母的倔强:既然孩子来请教自己了,就算自己不懂也是要装成很懂的!

李东阳来了兴趣,问朱祐樘能不能给他瞧一瞧,他也很好奇这小子到底讲得怎么样。

朱祐樘犹豫了一下,还是命人把摆在案头那份课堂记录拿给李东阳看。

李东阳一看之下,突然就沉默了。

这正好是东宫近段时间的课堂记录,具体讲的是“如何应对‘人镜’魏征这种难缠的大臣”。

毕竟每次太子被教导(欺负)到有要摔书摔笔的架势,文哥儿就要给他演示一遍魏征式唠叨,问他怕不怕。这么反复演练下来,让人想印象不深都难!

李东阳:?????

怎么感觉这个应对方法看起来很眼熟。

王华瞧见李东阳那表情,也生出几分好奇心来。他得了朱祐樘许可,接过课堂记录一看,脸很快也木了。

两人相携离开讲经筵处,神色都还有些恍惚。

怎么办?

他学生/儿子不会被人打死吧?

等走出一段路后,王华这个当爹的不得不恳请李东阳别把这事儿往外讲,他很担心儿子还没入仕就仇家满朝堂!

别看李东阳有事没事就爱瞎嚷嚷,关键时刻嘴巴还是很严实的。他说道:“文哥儿是我学生,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会害他?”

就是吧,怎么总感觉这样教出来的太子会很难搞!

更可怕的是,朱祐樘这个现任皇帝还时常把东宫的课堂记录摆在案头看来看去。

要是文哥儿再给太子教点什么奇奇怪怪的思路,那后果——嘶!

王华傍晚回到家,就把文哥儿拎去书房谈心。

重点谈谈他在太子面前胡搞瞎搞的事。

对此,文哥儿觉得非常冤枉:“我都是很正经地在给殿下讲成语故事!”

王华就把近来朝堂上发生的事给文哥儿讲了。

你就瞧瞧吧,这操作到底眼熟不眼熟?

文哥儿瞠目结舌。

他只是信口胡扯忽悠太子耐着性子多看书,没想到朱祐樘会直接来个实操啊!

别说,这实操起来还有模有样的!

可见朱祐樘勤勤恳恳听老丘他们讲的课没白费。

学以致用,干得不错!

只是这种话就不好在他爹面前说了。

文哥儿很快就气冲冲地拍着桌子地说道:“好哇!当家长的一直蹭课听,那该是另外的价钱了!”

王华:“…………”

王华气得抄起棍子撵得文哥儿满院子跑(毕竟有他哥传授的先进经验,文哥儿看他找棍子就跑出书房了)。

知情人绝口不提文哥儿都干了什么,外人自然也无从得知,文哥儿每日依然揣着手去东宫摸鱼。

他出入紫禁城的次数太多,几乎所有人都已经认得他了,走到哪基本都能靠着刷脸进出,压根不用再掏什么令牌。

期间张鹤龄兄弟俩被张皇后安排过来东宫玩过几次,每次都被朱厚照用一堆问题问得头皮发麻,自那以后死活不肯再进宫,弄得他们母亲金氏气闷不已。

一切都顺顺当当,直至草莓马上要熟透的时候,朱厚照搬了盆草莓到自己房间里天天等着品尝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红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