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3/3页)

就地开垦的话,就不用运来运去了!

地方上的人多了,河西走廊也热闹起来了!

文哥儿继续介绍道:“就算这地方着实种不出粮食来,只要这开中之法还在,商贾还是可以就近运粮过去解决边关的缺粮问题,这样朝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减少很多损耗。”

有两次走“丝绸之路”的经历打底,朱厚照听得津津有味。

少走些远路,确实可以少很多损耗,这个他是知道的!

毕竟每离开一个地方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文哥儿都可能掏出一张特殊事件卡让他选要财物还是要随从!

可恶!

朱厚照认真夸道:“开中法好!”

文哥儿笑道:“确实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可惜恐怕用不久了。”

朱厚照不解地问:“为什么?”

既然是好办法,那当然是一直用才好!

文哥儿道:“因为朝廷经常给人赐发盐引,许多人不用运粮到边关也能轻松拿到盐引。他们直接在京师把这些盐引卖给商贾,商贾只要掏点钱就能拿到盐引去领盐,换成殿下是商贾,殿下还会辛辛苦苦往边关运粮或者去开垦商屯吗?”

朱厚照想也不想便说:“不会!”

文哥儿说:“这就对了,所以说这个好办法用不长久了。”

朱厚照气愤地说道:“不赐!”

不给他们赐,他们就没得卖!

不得不说,朱三岁还是挺聪明的,一下子就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文哥儿道:“殿下日后要能说到做到才行,只是嘴上说说的话当然很容易。”

朱厚照感觉自己被文哥儿质疑了,顿时气呼呼地强调道:“不赐!谁都不赐!”

他可是说到做到的朱三岁!

文哥儿一点都没有可能掀掉了许多人饭碗的担忧惶恐,忽悠完朱厚照就溜溜达达地出宫去了。

至于朱厚照……

朱厚照高高兴兴地接手了文哥儿留下的那堆特殊事件卡。

他小先生出宫了,该换他来当西域大魔王啦!

魔王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谷大用等人:“…………”

晓得嘞,晓得嘞!

这就来亏他个血本无归!

作者有话说:

文官们:太子亲近小神童,四舍五入就是亲近文官!

文哥儿:咦?这是谁的饭碗摆在这儿?我踢!

朱三岁(有样学样):我踢!

文官:……

勋贵:……

外戚:……

宦官:……

*

更新!今天!早早!

终于解封了,一早出去遛弯,精神十足!(?)

*

注:

①弘治六年陕西干旱情况:参考《明实录》

【○以旱灾免狭西西安等七府弘治六年夏税有差】

【○己酉以旱灾免狭西西安左等二十五卫所弘治六年屯粮有差】

-

②开中法:参考百科介绍和《明实录》

弘治中期(九年)有宦官提出把盐引拿来给他们搞织造:

【○署承运库事太监秦文等奏仍乞照太监龙绶所奏长芦盐引以供织造,户部言当照前旨断以不疑各官果欲沿途收买物料(这里不太会断句囫囵着理解一下就好),请以太仓余银二千两先给之,而盐引不可与。

上竟与之。】

大概意思应该是户部觉得盐法还能抢救一下,说没钱搞织造的话直接拨钱就好,盐引千万不能给

朱祐樘却给了盐引。

-

到弘治后期(十六年),言官上书弹劾外戚阻坏盐法

【户部奏庆云侯周寿寿宁侯张鹤龄家人朱达周洪等阻坏盐法请将盐引未纳银者停止得旨允之寻复从寿鹤龄请令其买补】

这是发展到钱都不给,直接要盐引……

给了多少呢……

【近日两家家人朱达杜成周洪等陈乞两淮长芦盐引若干万】

……若干万

-

按照老丘《大学衍义补》的描述,【每引以二百斤为袋,带耗五斤】,若干万X200斤……所以是两家外戚只要求一下皇帝,随随便便就能搞走近千万斤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