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孟大仁作(第2/3页)

“不服就憋着!!”汪秀才话音刚落,旁边斜刺啦冒出一个人,个头高大,穿着簇新的湖绸衣服,带着四五个健仆,摇着扇子哈哈大笑,“齐鸢都能考案首,只能说明你们这帮家伙没用啊!”

说完也站下,看着榜上贴出的文章摇头晃脑道:“这字圆乎乎的,可不就是齐鸢写的!哪里有疑问?”

齐鸢看着那人陌生,心道也不知道这个是谁,只是这行事张扬,倒像是自己在书里看过的真纨绔。

汪秀才怒道:“他写的那就是他的文章吗?”

真纨绔“咦”了一声:“好生奇怪,难不成他写的文章,得算你头上?”健仆们闻言哄笑成一团。

汪秀才辩不过他,气得脸皮直抖,说不出话。

后面的生童忍不住大声道:“作弊的法子多了去了,代考、夹带、场外传题、甚至割卷,花样那么多,哪样不成?”

“这样的话,你们这一场的所有人都不能算数啊。”那纨绔哇哇大叫,道,“好狠毒的心肠!自己考不中就污蔑旁人,这二三百人都白考了啊!”

生童里有已经考中的,原本也只是气愤齐鸢为何得案首,此时一听不由后背一凉,心道若是真的这场有问题,自己岂不是要重新再考?到时候出的题目未必就能答得上了,自己反正已经中了,案首是谁与自己何干,心思一转,已经有了退意。

刘衙役见这帮闹事的已经不是刚开始群情激愤的样子了,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趁机高声道:“明日,所有进学儒童要到县学听县令和教谕训话,有什么问题明天再问。若是谁敢借故喧哗闹事,定不轻饶!”

考中的儒童们忙高声应了,这下也不敢在此逗留,纷纷离去。人群呼呼啦啦走了大半,汪秀才见状很有怒其不争的意思,但也无法,只得回来。

常永一直在人群里混着,见众人散了,连忙奔回楼上,大声笑道:“少爷!小的去看过了,案首就是少爷,排第二的叫孟大仁,第三是何进,刚刚刘衙役说,明天让大家去县学听训……”

他声音响亮,隔壁何进等人也听到了这边的交谈,当下便闭嘴不言了。

齐鸢也想起来了,孙辂在考试前提过一句,孟大仁学习极为刻苦,只是不知道学问如何。如今看来,这位竟然是被他们忽略了。

齐鸢笑着让常永坐下,想了想低声问:“那个拿扇子的是谁?”

常永道:“那位是王公子,王家是咱扬州城数得着的大茶商,跟王密王公子家有大小王之分,不过少爷跟他不熟,也就见过两次面。”

齐鸢心道不熟就好,放下心去。

县衙是下午申时贴的榜单,考生们一批批地来看,又三三两两散去。

齐鸢一直对第二名的墨卷十分好奇,等夜色渐深后,他才让钱福跟酒楼借了一盏小灯,去贴榜处看文。

榜上的首份墨卷显然是自己的,大约是因自己的字占地太大,洪知县的朱笔无从下手,因此最后只用大红圆圈将整篇文圈了起来,中间倒是干干净净。第二份的朱笔就多了,圈圈点点。

齐鸢从头细细读起,越读越惊——这竟是一篇绝好古文!

自己跟褚先生担心的“端看是否有人擅长古文”竟然真的应验了!而这篇文章文章才气横溢,并不拘于词气之间,就连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才是天成之作。

齐鸢拊掌大赞,继续往下看去,等看完首篇已经忍不住大加叹服。再看第二篇,夜色愈深,灯光如豆,却有些费眼了。

他忍不住又往前靠了两步,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灯光仿佛亮堂了许多,第二篇的字迹重新清晰起来。齐鸢心中大喜,待要继续往下读,才反应过来不对劲,回头看了一眼。

果然,谢兰庭带着一个穿着吏服的手下,正打着灯看墨卷。

对方的灯可比钱福手里的亮多了。齐鸢见谢兰庭并没有看自己,可能是并没有注意到自己,便抓紧借着灯光往下读。

谢兰庭也在看齐鸢的答题,他看得飞快,几乎一目十行而过,齐鸢看完孟大仁的第二篇时,他已经看到了何进的第二篇了。

齐鸢扭头瞅他,见他扫一眼就换地方,忍不住怀疑这人不识字。

谢兰庭却头也不回道:“洪大人这次自找麻烦啊!”

齐鸢正打算先行礼,听他口气十分随意,似乎只是跟路人聊天,便又停下了,挑眉问:“是因为取了我为案首?还是因为取中这位孟兄。”

“二者皆有。”谢兰庭道,“你做案首还有可解释之处,无非是你的问题,或是你自己答的,或是你找人捉刀背上去的,大不了设法让你自证便能堵住悠悠众口。”

齐鸢挑眉,谢兰庭的意思,麻烦的竟然是孟大仁了。

“孟兄以古文为时文,一气呵成,纵横排荡,擢为案首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