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李志松抱着满满一纸箱的书,把栀栀和黎恕送回到大使馆,这才离开。

栀栀谢过李志松,又去找使馆工作人员王畅,问他,能不能想办法给纽市的华人开设一门学习鹰语的课程。

王畅想了想,说道:“我懂你的意思……但有的事儿,我们不好出面(因为这类鹰语课的学生有可能是大量偷渡来的华人),所以我会找机会和领导说说这事儿,最好由花侨出面,设立简单的语言培训课程……”

栀栀连连点头。

然后栀栀和黎恕把李志松送来的书籍收拾了一下……先用湿布擦拭掉污脏的部分,再摊放在院子里的树下等阴凉处晾干……

今天陆续也有别的团友们回来,好几个人看到栀栀和黎恕在晾书,赶紧跑过来一看,连连惊呼,说这些资料对他们来说,特别有用,又问栀栀和黎恕,能不能借给他们看。

栀栀笑了,“老师,你们感兴趣的话,就拿去看呗,这些书是纽市华人捐给我们的!”

众人连声道谢。

栀栀和黎恕回房休息去了。

下午四点半,栀栀和黎恕收拾好自个儿,下了楼,一出大使馆门口,果然看到路旁停着王露茜的豪华越野车。

王露茜把栀栀和黎恕又带到了一家位于富人区里的、据说是本地最高档的华人餐厅的二楼,进入一间极大的包间以后……

栀栀才发现,包间里已经有很多人了。

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但年长的人更多一些,林林总总大约有三四十个。

王露茜热情地把栀栀和黎恕介绍给她的亲朋好友,“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各位弟弟妹妹们……他们俩就是我们种花国的年轻科学家!这是别栀栀,她研究的是、是……”

“淡化海水灌溉农作物。”栀栀补充道。

“对对对!看我这记性啊……嗨,没文化就是这样的啦!”王露茜笑道,然后又把黎恕也介绍给大家,“这一位呢,是栀栀的先生,他也是一位科学家,他研究的是、是……”

“海洋生物学。”黎恕适时解释道。

王露茜又道:“他俩啊这些天一直在各个大家里演讲和交流,好不容易今天有空……来来来,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接下来,王露茜又把在场的华人们介绍给栀栀和黎恕。

听王露茜介绍了一圈儿,栀栀和黎恕大约明白了——在场的华人,以王露茜家族为多,剩下的十几位华人,是当地华人组织里比较活跃的一些人。

——种花国和米国不通商,没有经济贸易的往来,没有学术交流和移民……两国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就导致了华人们只能自行抱团。

这其实也就是……

为什么这些与王家非亲非故的华人们会跑来看栀栀和黎恕的原因。

完全没有往来的两个国家,突然有一天,种花国向米国派出了规模如此之大的访问团?!这岂不就是……最新的信号吗?

又再听王露茜说,随访的还有一个百人科研团!而且科研团里年龄在三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一半儿人数???这就更让人振奋了!难道我们种花国要崛起了?

这会儿大家看到了黎恕和栀栀,才知道果然男的俊、女的俏,两人还特别儒雅有气质,而且谈吐不凡……

最重要的是,这俩是真年轻啊!

接下来,大家就开始围席而坐,聊起天来。

主要是华人们问起国内的形势。

栀栀和黎恕说起家乡的风土人情,说起物价、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华人们如饥似渴的听着。

一会儿感叹“还是比我们出来的那会儿强”、一会儿感叹“那跟米国比起来,差距还是蛮大的”,一会儿又感叹“也不知道我们家XXX现在怎么样了”之类的……

王露茜的姥爷算是纽市华人民间组织里的老大哥了,他和栀栀打商量,“听说这次来了一百多位……几乎涵盖了咱们种花国所有的省份,是不是这样啊?”

栀栀点头。

王姥爷又道:“所以我们这边儿呢,就想找个机会组织一个同乡见面会!你知道的啦,我们第一代人出来的时候,基本都是小年轻,我今年八十二啦!我十五岁离开家的……也不晓得家乡还是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

栀栀说道:“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要去不同的大学做交流。今天我和黎恕回来休息,明天我俩又得出门去康州了,那其他的同事可能还有在外地做交流活动,可能也有回来暂时休息的……所以我的意见就是呢,今天晚上我们回了大使馆,跟他们来说说这事儿……由他们来安排这个时间是最好的。”

“要得要得!”王姥爷连连点头。

然后他又问,“丫头啊,不瞒你说,我们出来也有些年头啦,手里有点儿小钱,也愿意为国家做点事……就像上回你跟露茜说的那个捐书的事儿一样,要是你们有困难就说!呐,那现在你们还缺什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