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第6/7页)

接下来,也是要走同样的程序——四份合同要拿到七木糕点厂的上级,奉县商业局那里去盖章,然后四份同时交给栀栀,再拿去南陵商业局盖局。四个公zhang齐全了以后,奉县商业局、七木糕点厂,南陵商业局、海鸥岛各保留一份。

两家企业的合同与经济往来均受上级监管,将来如发生纠纷,先由双方上级出面协调,达不成一致协议的,再提交法院诉讼……

办完正事儿,栀栀把目光投向了王进宝办公室里的一张……被挂在窗上的黑白合影。

那是一张陈年旧照,照片□□有六人,一个中年瘦削的男人,外加四个青年少年,还有一个年轻最小的,看上去大约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

照片下方写着几个字:

【纪念恩师董初宏】

看到董初宏这几个字,栀栀心里有数了。她走到墙边,上前仔细查看那张照片……其他人她也不认识,就盯着照片上年纪最小的那人看,果然认出了李自强的模样儿。

王进宝见栀栀对这张照片感兴趣,便介绍道:“董初宏老师是我的恩师,他老人家在解放前曾经担任过宫庭御厨,后来又在大总统府当主厨,我是他的大徒弟……”

栀栀指着照片上的李自强,笑道:“这人我认识……他就是思县兰香糕点厂的研发科副科长李自强!”

此言一出,王进宝惊诧地瞪视着栀栀,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你、你……你怎么认识自强的?”王进宝急切地问道。

“是这样的王厂长,这一次啊我们为了推销我们的海鸥岛的糯米,一共兵分三路,丽娟和跃进负责你们厂,我就去了思县的兰香糕点厂……”栀栀也没瞒着王进宝,一五一十地把她在思县兰香糕点厂的经历说了。

王进宝目瞪口呆。

他的眼圈迅速泛红,喃喃说道:“兰香厂……快倒闭了?那、那可是师父的心血啊!张旺到底什么意思……当初费尽心机逼师父让他当了继任厂长,那他为什么不好好珍惜?为什么不好好的把兰香厂发扬光大?”

这些么,栀栀就不知道了。

王进宝难过极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平复心情,又问,“那自强还好吗?”

栀栀苦笑,“依我看来,似乎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不太如意……不过,据我的观察,兰香厂子里的人,似乎都不怎么服气厂长张旺,他们好像更愿意听李逼科长的话。”

王进宝长长叹气。

“王厂长,当年董老爷子为什么会让张旺接任厂长呢?是在那个时候,老爷子还没有看穿张旺真实的性格与为人吗?”栀栀问道。

栀栀为王进宝带来了故人的消息,在王进宝眼前,她已经不是外人了。

于是王进宝便说道:“反正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现在奉县思县又隔得老远……我说给你们听也没关系,就是别在外头说太多……”

说着,王进宝说起了当年的事儿。

师父老董当年当成宫庭御厨,改朝换代后就在大总统府当主厨了,家底颇丰。解放后在土改运动中,老董聪明的将所有家产全部上缴,换来全家安康。但他老娘舍不得,留下了一颗夜明珠,不过,当时老太太瞒得紧,就连师父也不知道。

十年后,也就是六零年代初的时候,有一次董小军上街的时候,发现路边一幢房子着了火,大家围着房子焦急大喊,说屋里有人。董小军见义勇为冲进火海,救出了一家四口,但他自己也被烧伤。

治疗烧伤的费用不菲,董小军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躺了几天,眼看着就快要不行了。师母才拿出了那颗夜明珠,哭着师父去兑成钱,拿来救儿子。可时下这个环境,就算师父手里有夜明珠,又上哪儿去找谁来兑成钱?

最后那颗夜明珠也没有兑出去。

但董小军还是好了——他从火海里救出来的那一家四口,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对姐弟。那对姐弟日夜殷勤仔细照顾董小军的伤情,中年夫妇就轮流在外头四处求医,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位擅长治烧伤的大夫,小心翼翼地把董小军转去这位医生所在的医院。三年后,董小军终于康复。

但在这三年之中,师父手里有颗夜明珠的事,徒弟们心知肚明。

就在董小军伤好回家后的第二个月,师父突然宣布退休,并且要让张旺接任他的位置,成为兰香厂的新任厂长!

董小军惊呆了。

王进宝和其他的师弟们也惊呆了……

因为张旺不思进取,既比不上十项全能的大徒弟王进宝,也比不上有点偏科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董小军和四徒弟,甚至连本事还没学全但为人勤奋大有前途的小师弟李自强都比不过!

凭什么呢?

当初师父之所以收他当弟子,是因为可怜他的身世——张旺的父亲与师父当年在宫里是同僚,后来在改朝换代战争中不幸死去,留下张旺这根独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