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众人讶异得面面相觑, 然后又齐齐去看那岌岌可危的茅草屋,两百文, 够这一家子吃用很久了吧?

步山小时候也是苦出身, 他仔细观察一圈后,不禁对老头竖起了大拇指。

“老丈,您真是有远见之人!”

被贵人这么夸, 李老头都不好意思了, “嘿嘿,咱都老了, 没什么指望了, 苦一苦, 能叫孩子读上书,就什么都值了。”

他不好意思说,最近一年就是因为攒钱买书,他们一家过得有多苦。

胤祉投以赞许的目光,又看向小姑娘,直接纠正她的错误观念:“蒙汉, 不可、通婚。”

“啊……”小姑娘顿时一阵失望。

步山笑道:“姑娘,蒙古草原也不像话本里那般好的, 你看的是《智斗偷马贼》吧?那两个主角, 可都是贵女。”

小姑娘闻言恍然, 更加失望了, 脸也红了, 她一个草民, 竟然肖想贵女过的日子?

真是既有罪, 又丢人!

只是这时又听那位贵人小主子问她:“识得、几个字?”

小姑娘听到这个顿时来了精神, “我和弟弟, 将连环画上的字都识得了,还会写呢!”

这么厉害?

“谁教的?”胤祉好奇。

“村里的老秀才,我们帮他们家干活,求他教我们的!”

步山问:“村里还有老秀才,不去考取功名吗?”

小姑娘老成地叹息道:“考了,从三十岁考到六十岁,就是中不了举。”

这是古代读书人的常态了,历史上蒲松龄也是十九岁考中秀才,到了七十岁才中举……只能说,正常。

“秀才,住哪里?”

小姑娘手往一边院外一指,“喏,那里!”

就在他们家隔壁,是村里最穷的三户之一。

众人:“???”

步山疑惑:“一个秀才……无论如何也不该落魄至此吧?”

大家都知道,考中秀才了就不用交税,所以很多人会将田地挂在秀才名下,自然会给对方些好处。

小姑娘道:“因为他不死心呀,让他的儿子孙子都读书,没有钱交束脩他就自己教,但花用也大,只靠家里的女人种地,自然穷的。”

啊这……就跟科举死磕上了吗?

小姑娘看大家神色,又连忙找补:“但他们家都是好人哦,不像另一家穷的,就是懒出来的!”

胤祉打算一会儿去秀才家看看,就没再问他的事情,转而又问那小男孩:“你呢?”

小男孩愣住:“啊?”

步山:“小主子问你今后有没有什么打算?”

小男孩比小姑娘紧张多了:“我我我……佃林子,存存钱,读读读书!”

胤祉:“佃林子?”

步山同步翻译:“佃林子就能赚到钱?你有好法子?”

小男孩太紧张了,小姑娘就替他答了:“他跟村里最会种李子树的树根叔学了点本事,看了《红薯救荒记》后,想到能把红薯种在李子林里,到秋天就是双丰收了,总会比往年好的。”

这回轮到胤祉愣住:“套种?”

这两个字大家都没听懂,步山也不懂,倒是赫奕知道,他便给大家解释了一番套种原理。

“这是迟老在农书上教过的,你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个,很了不起了!”赫奕顺带还夸了小孩。

小男孩激动得脸更红了,却因为没跟贵人打过交道,不知道说什么好,反而磕了个头。

赫奕:“……”

胤祉想了想,写下套种注意事项,让赫奕讲给小男孩听。

他对农学的东西不熟悉,只是知道概念

,所以写的都是大方向的,具体怎样最好,还得实践出来。

小男孩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地记下:“……嗯嗯,栽种间距……嗯嗯,光照……嗯嗯,这样堆肥啊……”

赫奕解读完,不止小男孩对胤祉崇拜不已,赫奕也对这个未来‘师侄’刮目相看了。

小姑娘没忍住问:“贵人金尊玉贵,也懂种地么?”

步山时常跟着胤祉,知道他的那套理论,“这些都是书本上学的呢,但具体如何种,还得看当地水土和天气等,所以小主子常说,自己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你们要是能种好,那才是本事。”

步山说了很多,但小男孩听到那句‘都是书上学来的’就震撼到了,他更坚定了以后要攒钱读书的决心了。

胤祉还想去秀才家,便示意步山小姑娘一点赏钱,就要离开。

谁知小姑娘突然跪下说:“贵人小主子,钱我不要,书上不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您这么有本事,能不能教我一样?”

小姑娘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彻底被她惊住了,谁也想不到,一个山村里的小姑娘,能说出这种话来?

步山给的,可是两个银锭子,足足二十两银,够他们一家生活好些年了。

不过稍微一想,似乎又合情合理:因为这句话在《红薯救荒记》里出现过,是涧中鱼先生想要教给世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