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第2/4页)

凭什么啊?凭什么她要接受额娘的偏心,接受额娘的漠视和尖酸刻薄?

谁不是生来做儿女的,她自认论对额娘的孝敬,不比十四少。

她额娘又凭什么,孤注一掷将底都压在十四身上了,还非要要求她也带着自己的夫家上十四的船,扶持十四呢?

她、四哥、楚楚,在额娘心里,究竟算什么呢?

正因早年她也是享受过乌雅殊兰的关注疼爱的,蓁蓁这会心里才越不舒服,若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反而不会如此难过。

敏若见她又陷入自己的情绪当中,收回目光没有言声。

对蓁蓁此刻的心思,她也多少能猜到几分。

其实乌雅殊兰早年虽然偏爱十四,却并不是不疼爱另外的几个孩子的,便是对四阿哥,能说乌雅殊兰半点疼爱没曾有过吗?也是有过的。

只是她越到末路,越是不愿承认自己错了,只能死死抓住十四阿哥这根稻草,指望能通过十四阿哥翻身,见蓁蓁不愿帮扶十四,她才会那么愤怒——因为此刻,所有不愿帮助十四阿哥的人,都可以被理解为不愿见她好过,自然也就是她的敌人了。

执念成魔,害人匪浅。这句话,半点不错。

敏若将手中的红梅花一枝一枝插进瓶子里,神情疏淡。

不过那些事,和她都没关系。她不是圣人,没有济世救人的宏愿,也救不了这世上的每一个人。

永和宫封宫的这清寂年月中,乌雅殊兰有无数次勘破魔障,从中走出来挽救自己的机会,都被她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人不思自救,敏若作为一个局外人——乌雅殊兰还算得上是她的对手,她又能做什么呢?

这一局,已经开始了,时间线会拖得很长,但结果,已经在敏若的棋盘上了。

上个月废太子意图联络大臣,使人举荐他为大将军,被康熙发现后,康熙勃然大怒,处理了朝中和宫中许多人。

废太子或许只是打算从这牢笼困境中脱身,并无染指兵权的打算,康熙却万分容不得他。

事情才刚发生不久,康熙的情绪尚未完全平息,此刻就捅出永和宫废妃因五公主不愿帮助十四阿哥入军营领兵而痛恶五公主之事,康熙会作何感想?

对这把乌雅殊兰自己递过来的刀,敏若可真是,感激万分。

有一个与乌雅殊兰素有积怨的宜妃在,这件事甚至不用敏若暴露自己,便很顺利地传入了康熙耳中。

而后康熙果然十分不快,他不快的结果,便是乌雅殊兰身边服侍的人又被砍掉了,若非永和宫还需要宫人照看,只怕那最后一个做粗活的太监也会被调回内务府。

但如今,也不差什么了。

没有宫女在旁服侍,一应日常事务,太监不能近身,都需要乌雅殊兰自己忙活。

养尊处优的日子过惯了,这些年虽说被禁足,身边不剩几个宫人,但有蓁蓁、四阿哥、十四阿哥在外打点,她好歹也过的是衣食不缺、有人服侍的日子。

如今,这种日子也到头了。

听闻乌雅殊兰又气得大骂蓁蓁不孝,但敏若已懒得关注了。

临近年关,宫里各处都忙忙碌碌的。今年瑞初还是不能回来过年,但她信中说明年秋日大概可以回京,敏若情绪尚可,康熙却十分惊喜。

算来,除了去年在围场见的那一面,瑞初上次回京已经是康熙四十八年的事了。

彼时康熙病重,瑞初才挤出时间千里迢迢回了趟京城,康熙病愈后便又离开。

她似乎注定是这都城留不住的风——或者是这四方天困不住的雄鹰,敏若知道她很忙,哪怕看起来,她在江南只是一位书香长伴、富贵无忧,每每只办文会,与文人打交道的公主。

她既然确定能够在明年离开江南回京一段时间,就说明瑞初对外面扩张发展已经到不可轻视的程度的局面还是有很强的掌控度和自信,这是一件好事。

有这么一桩好消息传回来,这个年都是在满满的期待中度过的。

转过年,又是一年三月。

安儿今年仍是去塞外的行程,只怕这三五年内,他就要被绊在热河了。

他与洁芳都喜欢塞外的辽阔景物、天高地远,虽然生活环境比不上京中,但也并非不能适应。

今年唯一令他伤心的一点就是芽芽不能同行——跟着舒窈干了半年来,芽芽上手很快,并且新式连珠火铳的研发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

今年开始,沿海一带不大消停,有海外势力扶植的海盗层出不穷,康熙对火器作坊的关注便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朝中常有呼吁再起海禁,禁止船运贸易的声音。

康熙的身子每况愈下,今年精神头更加不如从前,对禁掉南洋贸易以平海盗层起这个主意并非不心动,但到底如今水师强盛,与南洋贸易每年也收入不少,国库空虚,他的内帑银钱丰裕,全靠洋运这门生意支着,因而他也不大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