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第3/4页)

见胤礼使劲点头,敏若先是容色和缓地道:“若是如此看,胤礼是无心之过,并不算十分严重。”

小包子眼睛一亮,敏若却瞬间面色沉了下去,严肃道:“可即便你一开始并不知道那本书额娘有多看重,难道就能随意玩坏人家的东西了吗?先不说那是额娘的东西,你随意玩坏了就是很严重的事情,单说书本,你可知,到了书房里,将书本随意扯下折纸,是会被先生打手板的?”

上书房的师傅们当然不敢因此而责打皇子,可却会报与康熙知道,康熙收拾起儿子来,可从不知“手软”为何物。

听说还要打手板,胤礼一双眼睛立时瞪得圆溜溜的,捂住自己的手,道:“额娘打!不打了!”

意思是额娘已经打过了,不能再打了。

书芳冷哼一声,“先生打的是先生的,额娘打的是额娘的。你可曾见宜娘娘她们管过你毓娘娘教训姐姐们?”

胤礼的小脑袋瓜里立刻被一堆称呼占满了,满脑袋先生额娘姐姐娘娘,痛苦地又皱出一脸包子褶。

敏若忍俊不禁,又在他看过来时迅速严肃起来,指尖轻轻抵住他的额头,“再惹你生气,毓娘娘也不收留你了。”

既然书芳已经教育完孩子了,她也没有再长篇大论絮叨一通的必要。

胤礼见她口吻稍松,笑嘻嘻地蹭过来撒娇。

书芳满心的无奈,摇头叹道:“我如今算是知道姐姐当年对着安儿的无奈了。”

当年自然是无奈的,如今对着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日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淘气,百精百灵伶俐可爱的,心里便只有喜欢。

安儿近年常驻庄子上,虽有瑞初陪着敏若,可胤礼这个爱撒娇能耍宝的小捣蛋鬼,也给敏若带来许多和瑞初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贴心不一样的感觉。

就好像回到了安儿还小的时候,她一面稀罕着胤礼,一面又同情着书芳。

好在捣蛋的日子就这几年,看着安儿如今懂事的样子,书芳心里也有些盼头。只是偶尔还是会被胤礼气得磨牙,这似乎是无可避免的。

孩子总是会长大的,当年跟着安儿一起在宫里无法无天上蹿下跳,大了也不叫人省心的九阿哥胤禟,如今还不是逐渐懂事了?

上月求康熙允他出宫,然后拉着安儿带他进城溜达了一日,回来时还给宜妃和郭络罗常在带了珠花。来自孩子的礼物总是最令长辈惊喜,便是一贯含蓄内敛喜怒不表于色的郭络罗常在都忍不住佩上那珠花与宜妃挽着手逛园子去了。

敏若拍了拍书芳的肩,鼓励她振作起来,又道:“不就是字帖嘛,我再写一本与你便是了。生那么大的气,不值当。”

书芳温吞地笑了笑,又有几分狡黠地冲敏若眨眨眼,“那就多劳姐姐了。”

园子里的日子总是那么宁静、缓慢——在没有康熙的前提下。

众人在园子里过了中秋,又过了重阳,回到宫里时已有几分凉意了。

翊坤宫忙于操办恬雅的嫁妆,敏若也备了一份添妆给她。

十月里,恬雅停了课,并搬回了翊坤宫,安心备嫁、陪伴长辈。

与她序齿相近的蓁蓁便是在静彤、绣莹出嫁之后和她最亲厚的姊妹了,她与瑞初虽然也好,但因是看着瑞初从小小一团长大的,心里总是忍不住拿瑞初当小娃娃瞧。

如今恬雅不来上课了,蓁蓁想她得紧,虽德妃与宜妃素来不睦,却也拦不住蓁蓁成日往翊坤宫跑。

宜妃也不能对一晚辈怎样,只能捏着鼻子招待;德妃也不能直接告诉蓁蓁不要与姐姐走动,只能捏着鼻子看着女儿每天欢欢喜喜地出了翊坤宫再过来给她请安。

俩人心里都憋屈,只有恬雅和蓁蓁比较快活。

她们也常到敏若这来,因是远嫁,宜妃偏纵恬雅,不许教引嬷嬷管得十分严厉,恬雅也就并未完全按照那一套备嫁的规矩来,虽不上课了,每日流窜过来凑凑热闹蹭蹭课,还跟从前一样。

直至冬月,婚期已至,再无法留。

恬雅正式受封和硕恪靖公主。恪靖公主出嫁那日京师有风雪,眺望远方一片白茫茫天地,疾风骤雪铺卷袭来,半空中一片雾蒙蒙都是雪雾。

自静彤那里留下的惯例,康熙命大阿哥以长兄身份送嫁,并拨兵三千同为公主送嫁,仿静彤之例,再赠一千侍卫、偕同家眷,将于土谢图汗部安家。

到底喀尔喀蒙古已经归顺,康熙的震慑之举并不太明目张胆。对恬雅来说,这已经是足够大的一份助力,她端正地拜别了皇父,恭谢恩典,又拜别皇祖母、姨母与额娘。

走前她又对敏若一拜,“恬雅将去,蒙您多年教诲,永不敢忘。”

敏若看着这位历史上的海蚌公主,眼睛酸着抿唇轻笑,抬手拍了拍她的肩,郑重道:“前路迢迢,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