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第3/4页)

瑞初转头看向敏若,敏若轻轻点了点头,转头示意兰杜取了一锭银子填入功德箱中,主持笑着送众人离去了。

回程的马车上,瑞初打开那个盒子,见里头一个小小的木头坠子,上头纂刻着些用小篆写的道教真言,奇怪的是坠子下还压着一张纸。

敏若取来一看,纸上写的是“心存大善,天从人愿”。

如果敏若猜得没错的话,这句话应该改自《增广贤文》中“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之句。

改成这样……倒是也挺顺嘴的。

何为善念,何为大善?何为天必佑之,何为天从人愿?

尤其那个天从人愿一改,整句话的意思,似乎将天和人之间的主次都变了。

敏若摸摸下巴,她能感觉到祝主持对瑞初并没有恶意,那她也不想多纠结这句话的深意了。

总归是句祝福的话,而且……她若再深思下去,晚上不知道得回忆多少遍唯物主义思想。

请对一名光荣的党员好一点。

自安儿和瑞初相继出生,敏若便再未在庄子上住过这么长时间,走时竟还有些不舍。迎冬含着泪送她出来,忍不住问:“主子下回还什么时候能再来?阿哥做的那杀虫神方可顶了大用啦,今年山上果树的收成都比往年好。今年的杏脯做得多,奴才给您多装了许多,您回宫里赏人也好……”

敏若轻笑:“我们家迎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我可舍不得轻易赏人。行了,就送到这吧。云嬷嬷就留在你这里了,你与兰齐可千万要好生孝敬嬷嬷,知道吗?”

迎冬忍着泪应是,要离开了,不只安儿舍不得,就连瑞初也有几分舍不得,见她上了车还回头去看,敏若摸了摸女儿的头,笑道:“还有再来的一日呢 。”

又对安儿道:“你到底还小,总不能一年到头蹲在庄子里,守着土过日子。上书房还是得去,不过此后,你或许能轻松些了。”

安儿笑道:“额娘放心,这些事我都明白的。”

敏若也摸了摸他的头,微微一笑。

回到畅春园没多久就是回程的日子了,敏若在园子里已经派了一波特产,给书芳和黛澜的得回去再发。期间阿娜日借着太后命人送东西回宫的机会还和二人炫耀了一番敏若带回来的杏脯的好滋味,为敏若招来两封急信。

书芳的字写得越来越好,端正规整中透着秀气,此时却写得力透纸背劲力十足,黛澜也故意调侃敏若,叫敏若好生无奈。

回到宫里,阿娜日被二人组团一通排揎,敏若摊手表示无能为力。

这俩人这会倒是配合得出奇的默契,书芳主攻,黛澜清清冷冷地坐在一边补刀,这俩人配合无间,阿娜日无力招架,摸摸自己鼻子,只得认了不是。

但她满脸写着:我下次还干!

晚膳吃的涮锅,搭配水晶山楂、冰桂花藕粉、红豆糯米圆等几味解腻点心,都制得冰冰凉凉的,熬的桂花酸梅汤也是冰过的,这京师大热天里吃涮锅,也只能在这上头描补了。

每当这个时候,敏若就分外想念空调,屋里摆四个冰鉴也挡不住铜锅的热气,大家都吃得满头是汗。

这种时候唯一的特例便是黛澜了,她一年四季手足都是冰的,怕冷不怕热,夏日吃涮锅,最多不过脑门上薄薄一层汗,半点不显狼狈。

她的身子在逐渐调理,但积年落下的亏虚旧症不是那么好弥补调理回来的,窦春庭医术再高也不是神仙,还需要时间。

好在黛澜是个足够听话的病人,一年四季都药都按顿喝,关注着她的脉案的敏若见了简直是老怀欣慰。

饭后,阿娜日先撤,留下三人坐在葡萄架下喝消食茶。

过了半晌,黛澜先起身,道:“我先回去了。”

敏若看出书芳或有话说,笑着点头。送走了黛澜,敏若问兰芳道:“你是有什么话要与我说?”

她一面说着,一面抬手给书芳添茶。书芳轻声道:“我打算要个孩子了。”

敏若听了她这话,有一瞬略有些惊讶。

历史上的平妃应该是有一个孩子的,她不清楚到底活了多长时间,只知道那孩子早夭。没几年,历史上的平妃也薨在深宫之中。

记得死时,那位平妃还很年轻。

这辈子书芳身体康健,按理说,这几年也确实在当世女子的最佳生育年龄。她的身体没问题,历史上又生育过,如果想要孩子,早应该有了。

之所以一直没有,无非是书芳自己在避孕。

敏若思及此处,笑了,“怎么忽然想要了?”

“安儿都去种地了,我还不得赶紧要个孩子。不然岂不是会被甩在宫中?”她的声音很轻,尾音微微上挑,有些揶揄打趣的意思。

敏若一时失笑,问:“那赫舍里家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