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第3/4页)

她年纪轻轻便嫁给糟老头子遏必隆做了第三房继妻,打入门时就与舒舒觉罗氏互相看不顺眼,可以说她尚不算长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与舒舒觉罗氏明争暗斗互相嘲讽,如今舒舒觉罗氏骤然过世,她还怪不适应的。

再想想,舒舒觉罗氏一生斗战胜佛一般经历过遏必隆的三任嫡妻,而巴雅拉氏自入门后便只经历过舒舒觉罗氏这一个有儿女傍身撑腰的刺头,还怪不公平的。

敏若思绪乱飞,飞着飞着自个撇了撇嘴,康熙没注意到,他对果毅公府的热闹颇感兴趣——倒不是针对法喀的,主要是遏必隆和他有旧怨,所以他格外乐意听遏必隆妻妾们的恩怨。

可惜敏若不是好说八卦的人,康熙等了一会没等到她的下文,心里还怪失望的。

二月里,初八是太皇太后的圣寿,她老人家年岁已高,每年生辰蒙古外藩都会上京来携礼贺寿,不过康熙自登基来多年在外搞兵事、大清也属实算不上风调雨顺,后宫的用度常年缩减,太皇太后、太后、康熙的千秋万寿本应办的宴席也年年免去。

太皇太后今年照旧降旨免宴,只在慈宁宫受了康熙带宗室亲王之下、文武大臣行礼,皇贵妃带内命妇朝贺圣寿,然后慈宁宫内有几桌家宴罢了。

往年不过是康熙、裕亲王、恭亲王等两位宗室近支,太皇太后亲近的几位宗室老福晋,并后宫中高位嫔妃而已。

今年却用屏风隔出内外,皇贵妃伺机与敏若附耳低声道:“老祖宗今年留了几位蒙古外藩王家眷,都带着孩子,均是亲、郡王嫡系世子,最大的不过五岁。”

得,太皇太后这司马昭之心,算得上是路人皆知了。

敏若早得了这消息,但皇贵妃提醒她也是有心,她微微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皇贵妃才径自离去,到太皇太后跟前说话。

宫里这样明晃晃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康熙的。

在“棒打鸳鸯”这一方面,康熙明显修为精深,不过太皇太后如今年事已高,身子也不大好,康熙总得来说用的就是一个“托”字诀,满蒙联姻是旧俗,这上头太皇太后占理,他也不愿当面驳斥叫老人伤心。

不过敏若看太皇太后这一副要给瑞初“选后”的家世,心中暗诽对福瑞之说恐怕宫里除了康熙就是太皇太后信得最深了。

无论太皇太后怎么有心、怎么极力想要促成此事,她都不会直接做主驳了康熙的面子,这是他们祖孙俩多年来相处下来的默契,就如康熙也顾及着她的身体心情,没有将有些话当面直说出来。

宴席散后,太皇太后留下康熙、皇贵妃与敏若,提起今日在场的一位小世子她瞧着极好,又聪明伶俐,又恭谨孝顺,很配瑞初。

皇贵妃柳眉微蹙,敏若心道这要是二十一世纪,太皇太后这行为第一个过不了《民法典》,简直法外狂徒一个。

那边康熙见她面似有急意,递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她冷静下来等着自己发挥。

转过头去只以舍不得瑞初,一想到瑞初有离开他身边的一日就心如刀割,实在是不敢想瑞初的婚事为由推脱含混过去。又说定要留瑞初到十七八九再选婚论嫁,多享受几日父女天伦。

最后说着说着一拍大腿,康熙竟然滔滔不绝地谈起了给瑞初选婿的要求,首先出身得足够好,才配得上他的宝贝公主;然后得有本事,不然配不上他的宝贝公主;但还不能太上进,额驸一旦上进起来就不能陪他宝贝女儿。

什么名禄富贵他家宝贝女儿都少不了,额驸依附于公主府生活自然有好日子,若非得选个勤恳上进的额驸,那他还选什么女婿,不如直接选臣子了。

康熙一开始是纯属胡咧咧,后来越说竟然还越觉着自己有理,声势愈发地壮了起来。

听着康熙这满嘴歪理,敏若明显注意到太皇太后嘴角轻微抽搐,后来干脆就直接抬手按太阳穴了,可见被康熙说得十分无语且头疼。

太皇太后强忍了一会,看康熙还是滔滔不绝一副傻爹模样,实在是忍无可忍,出言道:“皇帝!”她声音微沉,康熙无辜地看向她,恭敬亲切地喊:“玛嬷,您有什么话?孙儿听着。”

“哪有你那么选额驸的?!”太皇太后直拍桌子,“自古有本事的男儿郎,哪个不是雄心壮志一心报效家国?你今日这话若传出去,非得害了瑞初一生不可!”

“朕的女儿不愁嫁!”康熙振振有词,“难道未来额驸还敢对朕、对瑞初心怀怨怼?他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祖孙二人第一次不欢而散,因为瑞初的婚事。

从慈宁宫出来,见康熙目光微沉不复方才的亢奋样子,敏若就知道他方才那些言语做派五分真五分假,之所以用看起来这样荒唐的招数,其实还是不愿与太皇太后闹翻,叫太皇太后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