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第2/4页)

兰杜道:“这下可好了,不必每日里早晚折腾了。”

敏若心道还是康熙的梯子搭得好,想了想嘱咐兰杜将乌希哈近日新制的肉脯并用新弄来的可可果做出的巧克力装一些给康熙送去。

自去岁开放海禁,兰齐代表她出面,投资入股了一只做海外贸易的商队。

主要还是带着康熙下的水,她继续赚小头,背靠康熙没烦恼,也不怕一但被人捅出来招惹麻烦。与那些乱七八糟的麻烦事相比,割给康熙大部分的利益也不是无法接受的,何况让康熙插手进来,就能浇灭康熙对她可能产生的疑心,以防日后之患,丧失眼前一时之利而已,不算什么。

她理直气壮地对康熙表示自己银子够花,只是对海外的新鲜东西感兴趣,并且不想让那群做生意的占到她的便宜——玻璃、花水、钟表、西洋镜这些东西在大清一向都属于贵价物品,但也不过是仗着舶来品稀奇以奇货可居溢价。

真正主持出海事务的人明面上看来是兰齐偶然结识的一个朋友,江湖人,年轻、有眼界、有野心,碰到开放海禁的机会,跃跃欲试地想要去看一看外面的广阔天地,最好做出一桩如郑和那般的大事业。

而兰杜被他说动、禀报敏若商量出资,从头到尾的所有流程都顺理成章,经得起推敲。

敏若的理由虽然略显荒诞任性,但也确实说得过去。

康熙对此略为无语,但出海暴利,也有他一直放心不下的风险,能够有这个将出海贸易隐隐掌控的机会他还是不愿错过,于是也拨了一部分私房钱参了一股,并安插了数名心腹进去。沿海衙门被人打过招呼,自然一路广开绿灯。

他们只以为这是京里那个勋贵高门的生意,却想不到商队背后真正的人其实是被敏若扯下水的康熙。

敏若委婉地暗示兰齐行事一切小心,兰齐知道船队中有康熙的人,行事自然会更有分寸,他一贯处事得宜,敏若很放心。

康熙如今尚在壮年,还有雄心壮志,对海外的新鲜事物接受度也颇高。

敏若不知道这艘船能够改变多少东西,若改变不了康熙的想法,至少谋一个未来吧。

眼下她就只当是为了赚钱和搜集新鲜玩意的投资了,整理了一下航海注意事宜由兰杜作为搜集到的要点转交,民间已经太多年没有民船出海了,兰杜说是四处搜集来的,也让人无法追究。

商船经过了一番筹建,今年终于出海一回,没有走得太远,沿着海岸线来去,历时六个月。敏若最初对他们的期待值就是别把船丢了,别亏就行,结果还小赚了一笔,也给敏若带回不少新鲜玩意。

可可果便是其中之一,更人惊喜的是还有几棵小柠檬树,一路被带回京师后还活了两颗,敏若打算弄成盆栽养着,冬日就放在她放花、种菜的小暖房中。

可惜她真正想要的橡胶树那边还是没能找到,只能让人继续留意。

还有些花水呢绒宝石珍珠一类的玩意,敏若叫人登了记收起来了,她手头从来不缺这些东西,虽然都价值不菲,但对她来说也不算稀罕。

巧克力是纯手磨出来的,兰芳又被乌希哈拉过去做苦力,回来对敏若指天发誓再也不去给乌希哈帮忙,然而巧克力做出来只尝了一口就妥协了,为了多混几口吃的把自己发出的誓硬生生又给收了回去。

这东西在宫中是广受好评,可惜敏若得的可可果也不多,做出来的巧克力更是有限,仙客来都没分到呢,可见有多紧俏。刚做出来那阵子康熙不在宫里,现在巧克力对他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用来报答康熙给她搭梯子的恩情足够了。

——太皇太后不可能干脆地说叫她不必每日早晚去折腾了,敏若不是不识好歹的人,康熙使的虽然不过是几句话的力气,但她报答的心还是要有的。

康熙虽然秉持着对永寿宫小厨房和敏若在吃上面的用心的信任,对着黑黢黢的巧克力,还是忍不住找太医来验了一下毒,确认没毒尝了一口,虽说不上惊为天人,却也颇为新鲜,一小匣子六块糯米纸包着的巧克力一下午都被他一边批着奏折一边消灭干净了,晚上忍不住又晃到敏若这里。

敏若正装模作样地对着灯、以书对照学习洋文,康熙见了沉吟半晌,感慨道:“你这个公主老师倒是比保清他们的授业师还要用功。”

不过若是给阿哥们授课的大臣如敏若一般用功研习起洋文、还试图翻阅外文的杂学著作,他估计就要痛骂人家沉溺于奇技淫巧,开始考虑要不要给儿子换个老师了。

敏若笑道:“闲来无事,翻着瞧瞧。外邦杂学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我学来讲给容慈她们听听,便当是开阔开阔眼界了。”

“朕那有不少传教士编写的满文西洋杂学书籍,回头叫人给你送来。”康熙随口道,然后问:“容慈她们的蒙语、藏语学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