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3/4页)

她轻点点容慈的额头,意味深长地道:“别把自己当做那座城里的人,跳出城外看,许多人、许多事,都不仅仅是你作为公主、帝女时所看得那样简单的。”

容慈听得似懂非懂,茫然中又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只是灵光一瞬极过,没给她把握住的机会。

敏若见她如此,轻笑道:“好了,你还小呢,不必逼着自己处处都要想清楚,留给往后的岁月一些难关,也给你自己留些余地。”

紫禁城、或者是这偌大京师里的利益之争,若是小小年纪就看得明白了,恐怕容慈往后会被心思累得长不高。

随着年龄长大,在心智成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许多事才是最优选择,敏若也不会填鸭似的一口气把许多事情内容都灌给容慈。

且叫她慢慢悟吧,她尚年轻,还有许多年月可以用来慢慢来参悟这些事情,把自己化为局中人,再步步成为执棋者。

然而康熙大概是真不甘心就叫她带着容慈这样在庄子上浪了,次日一早,就有人来传讯说二公主与三公主晚间到,敏若属实吃了一惊。

容慈听了倒是颇为期待地,知道敏若庄子上屋室不多,还特地与敏若道:“不妨叫妹妹们与我同住,左右我那屋室宽敞。”

敏若道:“你自个安排吧,她们过来她们额娘未必放心得下,不能容她们在外头住多久,一两夜就是极限了。你若是想要亲密些,就同在你屋里住着。若觉着不自在,我使人将那头的厢房也收拾出来。”

容慈忙道不必了,敏若摇头轻笑:“随你的安排吧。”

送走了容慈,敏若盘腿坐在炕上,在心里怒骂康熙三声小心眼,兰杜笑着道:“公主们过来了,您这可就热闹了。您琢磨琢磨有什么想吃的,好叫乌希哈提前预备。”

“我能有什么想吃的。”敏若随意道:“随她们吧,等明个再问她们就是了。”

兰杜笑吟吟地应了是。

公主们到敏若这庄子上可算是开了眼界了,她们打出生就在宫里,偶尔出宫也不过南苑、瀛台几处地方避暑避寒,近几年赶上打三藩,康熙忙于政务不大爱出宫,她们也没出过几次,对宫外属实没什么记忆,到瀛台的时候只觉着处处都是新鲜的。

今儿到了敏若这愈觉新鲜了,她们哪里见过水稻小麦的秧苗、地里长的土豆芋头,跟着敏若野了两天,回去的时候依依不舍的,浑然把康熙冠冕堂皇交代的“好生学习”都抛诸脑后了。

但她们带了功课来,敏若也仔细检查了,另留了课业给她们,一个琴、一个字、一个画,都是天长日久练下来的功夫,耽误了能看出来。

绣莹与静彤两个乖乖巧巧地应下了,敏若摸摸她们的小脑袋,“行了,回去吧,代我向你们额娘问好,并谢谢她们送的东西,我很喜欢。”

二人来的时候都给敏若捎了小玩意,荣妃缝的香包、兆佳常在亲手做的艾草驱蚊香袋,并一些五毒饼、绿豆糕这些夏日常吃的点心,敏若便也选了几样果子点心作为回礼叫她们两个带回去。

应下了敏若的嘱咐,静彤不舍地道:“下回几时才能再来娘娘的庄子上玩啊?”

敏若笑了,“明年吧,过段日子咱们都得回宫了。等明年春日里,毓娘娘瞧瞧,带你们出宫来踏青。”

二人欢喜地应着,才不舍地上了回瀛台的马车。

容慈好笑道:“晚上也不知哪个哭着说想额娘,这会又恋恋不舍起来了。”

“小孩子嘛,常事。”敏若仰头看了看天,道:“今儿个天不错,傍晚的时候,带你钓鱼去,如何?”

容慈笑着应下,二人转身徐徐往回走,时光也慢、日头也长。

回宫确实是在秋日里了,秋风送爽,煞是清凉。

一夏不见,太皇太后精神头倒是如故,初去请安那日拉着公主们笑吟吟说了许久的话,又对敏若道:“容慈在你身边几个月,出落得愈发大方了。”

敏若笑道:“这我可不敢居功,倒是我承容慈照顾多些,她好性、心又细,处处管顾着我呢,夏日里头冰碗都不许我多吃。”

太皇太后抬手一指她,笑道:“可是遇着克星了不是?”

又听容慈说起在庄子上骑马,愈发来了兴致,道:“回头你们骑射课上,我也瞧瞧热闹去,看你真骑了一个夏日,可有些长进没有。”

容慈道:“老祖宗,您就瞧好吧!”

“瞧瞧——”太皇太后愈是眉开眼笑地,拉着容慈的手舍不得撒开似的。

好容易从慈宁宫里出来了,阿娜日带着书芳跟着敏若杀到永寿宫,颇为怨念地对敏若道:“是我长得丑得吓人吗?同寝几日还把你给弄走了,我一人住着怪闷的。你也是,自个去庄子上玩去了,也不想着我——”

看她一副幽幽怨怨的怨妇模样,敏若白她一眼,“你别把书芳给带坏了。你在宫里头一切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