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99(第2/4页)

胤禛近日重整八旗,惹恼了一帮满人大臣,勤政殿里的气压明显比先前低。

然而雍正不在意这些。

等应付完这些人,便急忙赶回了九洲清宴,三位亲王已经等候多时,胤禛开门见山,叫他们看了一桌子的手记物料。

允礽和允禟最先注意到手记中的狗爬字,似乎是小幺的字迹。

两人轻拢眉头,不经意的对视一眼,都想到了一种可能性——莫非是皇上知道了幺弟的秘密?难道他也看到了那个大清的未来?

允禟尤其震撼,这东西竟然讲的是汉阳铁厂!

在他的梦中,曾经听人谈起过汉阳铁厂的辉煌历史,里头提到了许多他闻所未闻的词汇。

允禟是天生的经商头脑,自然对这些印象深刻。

原本还想着该如何巧妙的建议皇上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如今一瞧,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机会。

他唯一的担忧便是幺弟,小幺粗枝大叶,莫不是在皇上面前暴露了?

几个人各怀心思,都被胤禛瞧在眼里,浅笑出声。

“都坐吧,别站着了,朕今日寻你们来,便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这汉阳铁厂应不应当办?”

允禟拱拱手,率先支持:“臣弟从先前山西煤炭一事发觉,只要朝廷管控得当,手工业和商业便是助力,一味重农抑商,到最后恐怕还是伤了自个儿的元气。”

允礽也点点头:“此物名为钢,出于铁,瞧着是比生铁熟铁都多了些优点,单从军务上来说,也是受益无穷。”

允祥也看着图纸解析点点头,目中流露出一份按捺不住的激动。

这纸上说,钢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同样的钢与铁,钢会轻上不少,却拥有更强的韧性,耐热,耐腐蚀等等。

只怕,这钢铁厂所能产生的效用,远远在他想象之上。

兄弟几人探讨一番,都默契的没有提起这些物料的来源,更没有人问起汉阳铁厂所在。

雍正看破不说破,对兄弟们这份袒护小幺的心意也不恼,反而有些欢喜。

他负手起身,来回走两步,下了旨意。

“允禟,朕特命你在京郊开办铁厂,这些物料朕会命人誊抄一份与你。”

“你不是一直想着发展手工业吗,这回,朕就许你便宜行事之权,铁厂中担任要职者由你从民间甄选,一经录用,家属须得迁入京郊一带。”

“余下的,朕叫军机处拟了折子,容后再议。”

小心驶得万年船,胤禛不过是提防着开厂制造钢铁的过程中,莫要泄露了方子给那些个洋人。

允禟梦中听过那样的惨烈和耻辱,自然早就对洋人改了态度,对此乐得不行,连忙应下。

胤禛又略说了几句,正事这才相谈完毕。

午后的天阴下来,一阵小风吹过,带着湖上的凉意。

忆起这几人还没有好好逛过园子,雍正也来了兴致,索性亲自带着三位爷转悠起来。

三人的激动溢于言表,甚至隐隐超出了胤禛的预期,尤其是看到十三弟红了眼,叫他有些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他们在梦中听到“三千多名英吉利(英国)人冲进圆明园,都被捜刮了个干净”“法兰西人砸了圆明园啊”“都烧得干干净净,全没了,全没了”时,全身热血上涌,恨不得手刃这些侵略者。

还好,如今的圆明园还不是万园之园。

它还有得救。

*

夏日最热的那一阵子,总是像捂着蒸笼一般,叫人透不过气来。

闷热酝酿许久,眼瞧着要下一场大暴雨。

十爷穿着一身补褂,刚从外头进园子里来。亲王皇子的补褂又叫做“龙褂”,与大臣们的方补不同,皆用圆形补子,上头绣着五爪金龙纹,肩头和后背同样有作饰。

他今日是为朝务,主动寻来的。

在外头忙活了几日营田水利府的事务,允誐从一开始的不情不愿,敷衍上阵,竟也变得积极起来。

连他自个儿都没想到这种转变。

允誐一边进了二宫门,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若是被八哥知道,该不会以为他也倒戈了吧?

可是,他不过是瞧着可怜人太多,好歹也是吃皇粮的,搭把手罢了。

九洲清宴内,雍正立在窗边,着人把堂帘都卷起来透透气儿。

苏培盛躬身进来:“万岁爷,您料事如神,十爷果真往这头来了。”

雍正回首,面上有了些许笑意:“朕倒是押对了。”

苏培盛见主子有兴致讲,连忙跟在后头默默听一嘴。

胤禛负手,往明间走:“允誐性子直,心又粗,可是秉性淳厚,有些真意。从前跟着圣祖爷往四方巡视,他看到的皆是虚假的安泰和乐。如今被朕强行推出去,认清了现实,自然会暂且放下允禩的大计。”

雍正说这些也只是寻个人感叹一番,并不需要苏培盛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