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5(第3/7页)

康熙怔了一下,瞧见赵昌满面喜色,才回神骂道:“这小皮猴子……”

小皮猴子胤祕才听不到呢。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很简单,非黑即白,非彼既此。

在胤祕的思维里,汗阿玛既然醒来了,还用了他准备的晚膳,那就一定是身体大好啦!

既然好了,汗阿玛便一定能万岁,万万岁~

小团子将心安到了肚子里。

他一边往回走,一遍就趁着五花不注意,偷偷从袖兜摸出了二筒这回给的奖赏《居民膳食指南》,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这书里面图文并茂,讲了许多小团子从未听过的有关吃喝的知识。加上图片里有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食物,胤小祕登时闲不住了。

“这些东西,大清也可以种吗?”

二筒扫了一眼:【别想了。以你们现在的技术,种个土豆番茄小玉米就已经很好了。】

【再说了,你们的小麦和水稻都产量不高呢。】

小团子一听顿时不服气了。

汗阿玛睡着的这几日,他都乖乖巧巧憋着股劲儿,这时候忍不住屁股痒痒了。

一天不搞事就难受的胤小祕将视线一转,锁定了畅春园和皇子们居住的西花园之间——

那是一大片用来观稼验农的农田。

一定要跟二筒证明,大清的厉害!

*

畅春园的田区紧邻一条窄窄的河道。

有些时候,康熙来了兴致,会亲自下田,看看栽种的小麦、豆子和蔬菜等物是否长势良好。这片田区平日里都有专人打理着,除了万岁爷跟四阿哥,很少有人愿意来接触,更别提当真上心了。

因此,负责打理农田的两名小太监乍一见到胤祕,还给愣在了原地。

五花对外还是端着些威势的,见状忙斥道:“没瞧见咱们二十四阿哥来了吗?”

两个小太监打了千,磕磕巴巴见礼之后,便缩着脑袋立在一边,不说话了。

胤小祕乐得自在,一会儿摸摸豆角架,一会儿摘一只小辣椒,一口咬下去又辣的涕泪直流。跟在身后的小太监心惊胆战,欲哭无泪。生怕这位小阿哥出点什么岔子,他们也跟着受牵连。

好在,胤祕并没有在菜田地区待太久,一路溜达到小麦田里去了。

春夏交接的小麦田绿油油一片,小团子穿行在麦田里,被掩去大半个身子。远远望去绿得喜人的麦田,走近站在垄上仔细瞧,却能发现时不时有麦穗变成了白色。

小团子疑惑的摸了摸麦穗,问道:“麦子不是由绿转黄吗?怎么会是白色呀?”

领头的小太监还算持重,这会儿习惯下来,躬身温声答话。

“小阿哥有所不知,这民间有句话叫‘小麦难过五月天’,说的就是五月正处在麦子扬花、灌浆期,多容易遇上病害虫害。常见的病害如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虫害如麦秆蝇等,都可能导致出现白穗。”

另一个小太监也回过神来,补充道:“御园里的麦子这都算好的了,民间只怕白穗要更严重呢。”

胤小祕一边汲取难懂的新知识,一边开动脑筋,很快抓住重点:“白穗是不是不好?对麦子收割有影响?”

小太监一瞧阿哥爷是真上心了,连忙讲的更细致一些。

“灌浆期长得不好,肯定是影响收成的。”

在小太监的娓娓道来中,胤祕大致有了个基本概念。

大清国如今良田亩产,如山东省这般农业占了优势的,平均亩产也才5斗(约80多斤),陕西与新疆屯田或许更高一些,但仍有不少地区亩产只堪堪达到2斗(约30多斤)。

胤小祕对这个数字没概念,二筒却嫌弃了。

【5斗也才80斤,够干什么?后世收成差的小麦,亩产也要300斤了。】

胤祕瞪圆了眼睛:“这么多的嘛!”

二筒骄傲的“哼”了一声:【那当然。】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呀?我,我用好吃的跟你换吧?”

一人一统在脑海里讨价还价。

二筒主要是疑惑,这小不点何时关心起这么大的盘子了,平日里明明都只顾着自己那点吃喝玩乐的事情。

胤祕说起这个,整只团子表情都严肃了。

他从小绕在汗阿玛身边乱窜,有时候,能听到他跟南斋的大臣们聊起国事。

汗阿玛总是忧心完这个,又操心下一个,其中提起最多的,是徭役。

胤祕初时听不懂。

为什么每每提起轻徭薄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时,汗阿玛都要摇头叹气。按照他跟张廷玉大人说的,百姓没了人头税,都牟足了力气去种地,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后来出去走了这一趟塞外,跟二筒和四哥讨论了多次,小团子顿悟。

原来汗阿玛担心的不是眼前,而是子孙万代得失。

没了人头税,人口嗖嗖涨上来了,可土地却还是那么点,甚至因为王公贵族圈地,百姓手里的地反而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