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海神宫(第2/3页)

但游客又不是一直都是“海神”的,一旦他们违反岛上的规定,同样会被无情地拉入黑名单,而不是被当成上帝,无底线地纵容。

用某位具体的神祇来形容“海神”,显然跟她的想法相违背了,所以这座“海神宫”也不太可能是东西方神话体系里的任何一座建筑。

“算啦,想那么多做什么,就按我自己的喜好来吧!”

李瑶林决定放弃纠结。她并不信仰某位神祇,更没有偏好东西方海神,哪一边的建筑风格,既然APP将构建“海神宫”的主动权交到了她的手里,那她肯定是要冲着“如何吸引游客,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来构建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海神宫”必须要超乎人们的想象,首先它一定要大,能让游客一时半会儿逛不完;其次它的造型要独特,最好是能让人惊叹的那种;最后,它的安全系数要高……

李瑶林的脑海中忽然浮现了“冰山一角”这个词。众所周知,浮在水面的南极冰山只是整座冰山体积的七分之一,所以人们常用“冰山一角”来比喻事物的整体只显露出一小部分。

但李瑶林此时想到的不是什么哲理性的事情,她想到了“海神宫”的构建方式,是否可以跟冰山一样,大部分在海里,海面只露出一小部分?

这样跟“海底酒店”有些相似,但又不大一样,因为海底酒店水面的部分体积是大于水里部分的,因为只有水面部分建筑的浮力大于水下部分时,酒店才不会下沉。

她想要的海神宫是一座即便不依靠水面建筑的浮力,整座建筑也不会出现沉没等问题的特殊建筑。

这个构思远远超出现有的科技水平,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小鱼,你说我要是决定了要这么一座海神宫,而它最终坍塌了或者出问题了,那应该跟我没关系吧?毕竟‘海神’将它交给我一个非建筑专业的外行人来构建,那就说明不管我建成什么样,‘海神’都得为它的质量做保证,对不对?”

小人鱼:“……”

虽说岛主的担忧是多余的,但还没决定建造什么样的“海神宫”呢,就想好了失败要如何甩锅,真不愧是你!

李瑶林见它没否认,就当它默认了。

这次的“海神宫”,李瑶林没有去找梁颖设计,而是自己又拿出了画笔,开始涂画。

好歹看过数百份建筑设计稿,虽然没有设计师们的专业水平,也不会用专业的工具,但有小管家帮忙,她只要构思它的整体结构框架就行了,剩余的细节,小管家能帮忙补充。

郑轩跟林绮桐来找她的时候,看到她在画画,于是凑了过来,问:“这是什么?水母吗?”

李瑶林神秘一笑,说:“这是我接下来想建的地标。”

郑轩:“……”

林绮桐:“你要建在哪里?”

“海里。这伞状体部分就在水面,这些‘须’则是水下乐园的一部分。”

要说海里最常见、最美丽而又最危险的生物之一,那绝对非水母莫属。

行舟岛的海域也是有不少水母的,潜水运动员最怕遇到有毒的水母,但实际上被李瑶林规划了有人活动的海域都不会有水母靠近,就算有也属于无害类水母,只有在海底酒店、海洋生态走廊才能看到那些会发光、有剧毒的漂亮水母。

在构思海神宫外观的时候,李瑶林想在海底建一个乐园,比如过山车,但若想让游客能在海底体验过山车,那必须将它打造成管道形状,她不知怎的就想到了水母的“须”,干脆将之整体造成了水母的模样。

——之所以是水母而非章鱼,是因为水母能发光,章鱼不能。

俩人被她这个天马行空的构思给震惊了,看着她,欲言又止。

李瑶林知道她们想说什么:“你们想说我这个想法很难实现吧?”

“你知道,所以你是在画着玩的吗?”

李瑶林笑了笑:“以后你们就知道啦!”

而看着这个设计图,小人鱼也十分无语,任谁看到“海神宫”都会想到一座富丽堂皇或者庄严肃穆的宫殿吧?为什么岛主会夹带私货,将它定义为一座水下乐园啊?

李瑶林纠正它的说法:“系统说了只是地标,没说一定是神祇的宫殿呀!而且你看我设计的水上部分,它可是有6000平方,全玻璃打造,夜晚看起来就跟巨大的水母一样,多好看!”

她又诞生了一些想法:“到时候在海底观光隧道的站台处连接‘海神宫’,通过电梯将游客输送到海面上来……”

小人鱼不知道海神假日APP后不后悔将海神宫的构建权交到岛主的手中,它只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岛主这些想法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开发行舟岛初期,岛主就不止一次想过打造海底世界,当时的海神假日APP没有开放太多权限,以至于她认为那些构思都超出了现有的技术水平,而鲜少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