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4页)

她的这些话让大家对里边的情况越发好奇。

一部分不差钱的游客心想,上千元的酒店都住了,还在乎这九十元吗?!

他们果断地买了票,然后把手机上交锁在了售票处的储物柜里。

其余几个人见状,也犹豫地掏了这份钱,剩下的人都打算等这部分游客出来了,打听清楚里面的情况后再决定要不要进去。

拍摄组也想进去,林绮桐已经提前得到了李瑶林的嘱咐,对导演说:“里面的情况特殊,只能允许一个人进去,而且里边不允许使用闪光灯,谁来都不能例外,还请你们遵守。”

摄影组面面相觑,最后决定由导演扛着已经关闭了闪光灯的摄影机进去拍摄。

导演跟在几个游客的身后,穿过几米宽的桥。虽然看不见底下,但他知道这下边都是礁石。

眼瞧着都要走到海边了,他们才来到“玻璃罩”前。

只见一条长长的楼梯一直斜斜向下直插入海,透过透明的玻璃隧道,他们能看到拍打在玻璃上的浪花,在太阳的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海水之下的楼梯也有折射下来的光闪耀。

先前提出“海洋生态走廊”在海底的游客有些惊讶:“还真的入海了?!”

不过这些游客都是坐过地铁,也逛过海洋公园的,对此倒不算太震惊。

没有人愿意爬楼梯,所以都从扶梯下去了。

随着扶梯的运转,海水渐渐地没过了他们的头顶,他们看到了热带鱼在上边游动,也看到了被海水冲上来的细沙,还看到了吸附在玻璃上的海星……越往下,能看到的海洋生物便越多,而且种类逐渐丰富。

他们不知道自己下到了多少米的深度,但扶梯的尽头有提示,他们在水下十米深的海域。

而这仍不是这条走廊的终点,倒不如说,这是走廊的起点。

离开扶梯后,底下的廊道材料一下子就变成了透明的有机玻璃,不,应该说,几乎所有的墙体、天花板都是透明的,底下能看到成片的海生植物,走在这上面就像走在玻璃栈道上一样,外边的景观也一览无余。

走廊的两边是形状各异的珊瑚,数量之丰富,光导演认识的就不下五十种!

一股电流从导演的尾椎往上蹿,直冲脑门。

他开始觉得有意思了。

有游客已经被两旁的海底景观所迷住,而有的游客还在试图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来讨论这里:“这里的光线未免太好了点,海底十米能有这样的效果吗?”

看外面就跟看鱼缸一样,就差往周围添加一些霓虹灯了。

一旁的游客嗤笑:“那是你没在行舟岛潜过水,只要潜过水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没潜过水怎么了?”

“这是行舟岛的特色之一,别的地方,哪怕是泳池,只要到了几米的深度,光线往往会变得很差,所以周围看起来有些暗,看什么都看不清楚。可行舟岛不一样,哪怕下潜到八米,目视的效果都可以保持得很好。当然,我下潜的深度最深也只有八米,所以这里着实让我有些惊喜。”

他们还可以分心讨论这些,别的游客却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什么地方,有人看到海底有两只龙虾在干架,旁边围着几只龙虾不知道是在吃瓜还是在给它们摇旗呐喊,乐得这游客噗嗤笑出声。

有人看到几只扁扁的生物在海底游动,下意识地寻求旁人的帮助:“那是什么东西?”

旁边的游客不确定地:“电鳐?”

“不像,鳐圆乎乎肉嘟嘟的,这个应该是魟。”

导演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是鲼。”

“这是魟,鲼长得像蝙蝠,这个一点都不像蝙蝠。”

“只有蝠鲼才会像蝙蝠,要想区分鳐、魟、鲼,最直观的方式是看它们的游动方式……”

导演科普起来险些忘了自己这是在拍摄,而游客看到他的摄影机,知道他这是在拍纪录片后,为避免自己到时候出现在节目上丢人,最后偃旗息鼓。

就在众人沉浸在海底的世界,开始讨论和了解他们鲜少触及的海洋知识时,一个年轻男子逛了一圈回来,撇撇嘴,说:“这也没什么呀,水族馆都能看到这些!”

众人就像被泼了盆冷水,那种见到新鲜事物、分享知识的激情也瞬间被抹平。

他们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但决定还是往里边走一走。

走了百米左右便是尽头了,但是左右还各有一条分岔路,那年轻男子在后边抱怨:“水族馆要看什么没有呀?花了90块,除了这些海鲜,连一条大一点的鱼都看不见!”

他越想越觉得这90元亏了。

一个游客不耐烦地说:“闭嘴,水族馆怎么跟真正的海相比?这些可都是自然生长的,多的是在水族馆看不到的生物!”

年轻男人不忿地要跟他争吵,周围的人劝道:“这里不许喧哗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