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儒艮出现(第2/4页)

……

李瑶林也接到了通知,说相关部门要来调查这片海域是否有儒艮活动。

对于这一珍稀物种的突然出现,李瑶林想到了什么,默默地打开【禁渔区】查看。

果不其然,经过这几个月的治理,【禁渔区】的亲和系数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提高到30点,污染指数也进一步降低,只有15点。

【禁渔区】

亲和系数:30

污染指数:15(1级污染)

运营成本:100元/天

亲和系数越高,代表该环境越适宜海洋生物生存,及获得它们的喜爱。所以亲和系数只有初始的15点时,这儿并无任何珍稀的海洋生物出没,提高到20点后,海龟们陆续出现,并在此产卵、栖息。

现如今它悄然提高到了30点,儒艮会被吸引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说它们的出没确实会给行舟岛的一些项目带来影响,但李瑶林依旧会对它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在行舟岛因此事而上热搜时,她也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专家推测保护区范围内的那片海域确实出现过儒艮,因为那边有它们啃食海草后留下的十分明显的痕迹。

可是调查人员没有在现场找到儒艮,所以不排除它们曾在这边活动,又因各种原因离开了。

面对那些说是行舟岛开发潜水和海钓项目才导致儒艮被吓跑的说法,李瑶林嗤之以鼻,问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行舟岛开发潜水和海钓项目,儒艮才会从油市的海域消失的吗?”

对方一噎。

尽管他十分不愿意承认,但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儒艮会被吸引过来,极有可能跟海龟在这边栖息的原因一样,都是行舟岛大力治污,改善了海洋环境后的积极影响。

如果因为儒艮来了又离开而认定是行舟岛开发旅游娱乐项目的缘故,这就太矛盾了,毕竟是行舟岛先开发了潜水和船钓项目,儒艮才出现的。没道理因为这片海域疑似有儒艮出现而禁止行舟岛继续经营各种娱乐项目。

至于“海滋”为什么会投放几天前的画面,科学家连它出现的原理都还未彻底弄明白,就更别说去解释实时与延迟的原理了。

李瑶林认出对方是上回被自己拒绝常驻行舟岛调查海洋环境的教授,知道对方这么说,肯定带着一点打击报复的私心,于是笑眯眯地说:“说不好是你们太过热情好客,把它们吓跑了。”

这可把那教授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你胡说!”

这时,岑颖达在他的知识领域里,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说:“一般情况下,儒艮会跟家族的同伴一块儿活动,就跟虎鲸族群一样,所以海滋里所出现的一大一小两头儒艮,会不会是暂时脱离了族群,误入这边海域,等它们觅食结束,又回到族群的身边,而不是外界的因素干扰所致?”

“海滋”出现这么久,也投放过不少海洋世界的画面,已经没人会质疑“海滋”所投放的画面的真伪了,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出现在周围海域的就是两头儒艮。

万敏说:“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不过它们都是在近海生活的,如果是从别的地方迁徙过来的,这一路应该会有人看到才对,可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相关的新闻。也不排除是海洋馆放生的儒艮,这个还得去联系有儒艮登记在册的海洋馆核实。”

鉴于没有人亲眼看到儒艮在这边出没,仅靠海草被啃食的痕迹不能成为确凿的证据,故而这个调查计划就暂且搁置了。

岑颖达私下对李瑶林说:“看到儒艮出现时,我真的高兴坏了,因为专家们已经组织过很多次寻找儒艮的探索追踪活动,结果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发现野生儒艮出没。中科院和伦敦动物学会在最近开展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可能性,野生儒艮在中国很有可能会彻底消失。”

李瑶林安慰他说:“我相信它们还会再出现的。”

岑颖达叹息:“我既盼着它们出现,又盼着它们不出现。出现固然能证实它们还没有在中国消失,但它们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偷猎它们的人也会蠢蠢欲动,光靠我们这个小管理站的人员,力量太薄弱了。”

李瑶林说:“我会跟保护区一起保护它们,给它们一个很好的栖息环境。”

只可惜她无法知晓这些海洋动物的动向,不然也不会在它们离开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它们曾来过。

突然,李瑶林灵光一闪,她问“智能小管家”:“小管家既然能监测行舟岛的各项数据,那么应该也能检测到【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里的生物生存情况吧?”

这是跟船钓项目合并后的海钓场的新变化给她带来的灵感,她想,既然海钓场能查看在那片区域生活的鱼类数据,那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