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特级景点(第2/3页)

规划增建度假木屋和开发露营区后,李瑶林决定把保护区的护栏给撤了,改为修建一条环岛的路,然后在保护区那一侧修建声屏障。

这样既能减少游客路过时发出的噪音,又能让游客透过声屏障的玻璃看到海龟、海鸟们在沙滩、礁石上活动的景象。

当然,也不能完全隔绝开来,可以每隔五百米路就修建个露台,方便游客摄影和与海鸟互动。

环岛公路一旦竣工,游客去海岛的东边看日出将不再是奢望,而且还能购置一些自行车回来让游客环岛骑行。

公路的内侧就移植一些树木和花圃,再在树下放置一些椅子,游客在这边散步、骑行,累了还能躲树荫休息。

行舟岛的海岸线全长也就6.61公里,环岛的路并非贴着海岸线修的,因此总长只需5公里左右。

之前已经陆续修了2公里,现如今可以将之加长3公里,再加宽1.5米,使这整条路能有3米宽、5公里长。加上路灯、树木花圃和椅子等配套设施,造价一百二十万元左右,折后九十六万元。

除了对外服务的建筑、基础设施工程之外,内部办公的环境也得来一次升级大改造。

李瑶林的办公室一直都在售票处后面的小房子里,这里只能摆三张办公桌,再多就挤了。

后来成立了各个部门,员工都没处落脚,她就在旁边搭了几间移动板房来作为各部门的临时办公室。

虽然没人会嫌弃这样的办公环境,但移动板房到底还是不够美观大方,而且就算有空调,也十分闷热嘈杂,所以她规划建造一座办公大楼。

办公楼三层就够了,每层面积至少三百平方,其中二三层是各部门的办公室,一楼做员工食堂和活动室。活动室里放些书,让员工们闲暇的时候也能看看书。

按以往的建筑工程造价,这栋大楼建下来要花一百万(折后),购置办公室用品等又得花几十万,这样一来,刚到手的五百万就只剩下两百多万。

这两百多万她不打算再动,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正常的运营成本支出,从日常的营收里扣就行了。

李瑶林查看日常营收,本来做好了收益减少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步入九月后,学生游客锐减,门票的收益反而上涨了!

她通过财务分析发现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学生们回校后,卖出去的半价票少了,原价票多了。——以往三百位学生游客只能带来三千元的门票收益,现在一百五十位普通游客,就能有同样的营收。

更有趣的是,学生游客减少后,普通游客却增加了,而且有相当多一部分是中年人。

李瑶林忽然想到网络上的梗,大意是孩子开学后,家长们欢天喜地送走了孩子,然后约会安排起来,旅游活动开展起来,悠闲生活享受起来……

现在看到这份数据,她觉得这个梗大概是真的。

还有一部分是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他们来岛上除了休闲旅游之外,也是听说了关于在行舟岛上许愿很灵验的传闻,特意过来搞迷信的。

要不是他们进岛过安检的时候被检查出了携带打火机、香、纸钱等可疑物品,只怕要在岛上烧香、烧纸钱了。

还有人特意在游客建议箱里留言,让行舟岛去搞一棵许愿树,或者放个鼎,让他们有一个能烧纸、上香的地方。

李瑶林:“……”

建议你们不要建议了。

总之,九月的上半个月里,行舟岛每个工作日的门票收益在一万元左右;周末除了下午的倒数第二班船和末班船,仍然有三四十张余票之外,其余班次几乎都坐满了,一天下来游客人数八百余人,门票收益也有一万五千多元。

这半个月,游客人数便达到了九千人次,门票收益十七万五千元左右,——按照行舟岛与保护区的协议,其中有九千元属保护区。

更别说在海神的buff的加持下,她还有游客人数带来的九十万元项目补贴。——她每个月都能有近两百万补贴款进账。

她决定将这些补贴攒起来,等攒够了两千万,再建酒店!

便利店的营收相对稳定,有可能是因为零食、饮料的消费主力中的学生游客减少了,新增的中年游客不是这些商品的消费主力。

但面包的销量大幅度增长,弥补了零食饮料的营收差额。

关于面包的销量,一开始游客们买面包是为了喂海鸟,因为行舟岛的海鸟任性,不吃外面买的面包屑。

后来他们觉得,海鸟都这么卖力地替岛上的便利店宣传了,他们不买点回去自己吃,好像有点对不起海鸟打的广告。

反正行舟岛便利店卖的东西都不贵,那就买来尝尝呗!有海鸟的广告,至少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李瑶林:“……”

这委实是她没想明白的地方,毕竟她店里的面包是从外面批发进货的,不属于海神市场出品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