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海钓专区(第2/3页)

如今行舟岛就在老家门口,它是如何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完成从垃圾岛到美丽海岛的蜕变的?时常出现的海滋到底是人为的还是神秘力量?为什么同一座海岛,沙滩的沙子构成却不同?

这里面有太多让人好奇的故事了,她不相信她爸没有探寻岛上秘密的兴趣。

如沈思丽所料,她爸沈主编确实对行舟岛产生了兴趣,不过并不全是女儿的缘故,主要是他周六那天晚上看到了电视台的新闻,并且听说政府打算建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站。如果建成了,那么行舟岛也将会是站点之一。

一座曾经堆满了垃圾,海上满是漂浮的海洋生物尸骸的荒岛,年轻的岛主经过了怎样的努力、通过怎样的手段才将它打造成能让野生的绿海龟主动选择在这里生活的宜居岛?

目前为止,行舟岛的岛主身份依旧神秘,网上并无她的照片,更无人有幸采访她,了解岛上的秘密。所以如果他能拿到第一手资料,揭开行舟岛的神秘面纱,何愁杂志卖不出去?!

很快,李瑶林就接到了杂志的采访邀约。

想到自己要暴露在镜头之下,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沈主编没想到她会拒绝得这么干脆,便问:“能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拒绝吗?”

李瑶林实话实说:“我不太想出境,这会影响我的生活。”

周六早上电视台的记者过来拍素材时也不是没拍过她,不过跟对方沟通过后,摄影师表示会将拍到她的画面剪了。

果然,新闻播出时,亮相的基本是接受采访的潘队,她接受采访那一部分画面对焦的是海面的海鸟及白色沙滩的游客。

沈主编松了一口气,他纠结了会儿,说:“我们的采访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并不会未经过你的许可,拍了你的照片放上去的。”

李瑶林又说:“还有件事,由于我们现在经费比较紧张,可能没多少广告费用可以给你们。”

杂志社的盈利模式除了靠卖刊物赚钱之外,大部分都是靠广告赞助,她现在也算半个商人,自然知道没有商人愿意做赔本买卖,所以对方如果想要她给赞助费,她可以给,但不多。

沈主编明白她的顾虑,说:“你不用担心,我们的杂志并不是为了推销景点而创办的,也并不是所有介绍到的景点都会收赞助费。”

他们的杂志社其实是有官方的经费补贴的,因此有广告赞助费最好,没有的话也不打紧。

不用出境又不用给杂志赞助费,等于获得免费推广,这样的机会,李瑶林又怎么会错过呢?只不过她最近有几个政府的会议要参加,只能将时间约在七月中旬。

这个时间在杂志出完当月的这一刊之后,沈主编也会比较有空,双方便定了下来。

挂了电话后,李瑶林美滋滋地想:“连这么出名的杂志都知道了行舟岛,看来我这一两个月的努力没白费啊!”

小人鱼:“……”

你纯粹是运气好,随便收留几个年轻人留岛过夜都能收留到杂志副主编的女儿。

对此暂时一无所知的李瑶林突然对自己的开发经营行舟岛大业充满了干劲。正巧系统提醒“海钓场”的人气值已经满1000,询问她是否要升级。

3级的白色沙滩除了沙子变得更细更白、海水更加清澈之外,还变得更适合海洋生物活动。

那3级的海钓场呢,又会变成什么样?

李瑶林对此颇为期待,乃至于忘了那可能翻倍的运营成本,摩拳擦掌地道:“升级!”

“升级成功!解锁海神市场海钓专区。”

【海钓场(3级)】(升级建设中)

人气值:1004

污染指数:10(1级污染)

运营成本:5000元/天

李瑶林:“等会儿,运营成本翻倍难道不应该是四千块钱一天吗,为什么是五千?”

很快她就发现了跟白色沙滩升级时不一样的地方,不仅人气值没有了升级的阈值,还解锁了个新功能。

“海钓专区?”

她打开海神市场,原本的货架上只有她已经买过的三个系统,但是上方多了个分类,写着“海钓专区”,点进去后发现里面是一些渔具、鱼饵等海钓用品,牌子都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渔具品牌,而是极具海神假日APP特色的“海神牌”。

李瑶林:“……”

原来海神比她更想赚钱?

她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新的专区,直到3级海钓场升级建设完成,她无意中从钓客们的口中得知最近海钓场的情况有些诡异,——他们最近的鱼获变少了,原本还以为是大批钓客涌进来,天天钓鱼,导致鱼情不好了。

后来才发现不是鱼情不好了,而是这些鱼成精了!

它们成群地涌上海面,就跟一亩的鱼塘养了十万斤鱼似的。然而就算他们将鱼饵洒在了鱼群里,也没有鱼去吃,反而无视了鱼饵,去咬他们的鱼漂,好像在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