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见识(第2/4页)

吴贵妃也知长幼尊卑有序,不管怎么论,太子都该比齐承定先大婚,方是正礼。可齐承定只比太子小三个月,贵妃离皇后也不过一步之遥,怎么她的儿子就得一辈子低太子一头?

长福公主时常劝她,她知道长女说得有理,也自知她想得太僭越了。

可太子和齐承定兄弟不多不少,只差了三个月零三天,叫她心里怎能全然服气?

去年就说渤海国要往大周嫁公主,吴贵妃思忖皇上还在孝中,且以皇上的脾气,便是出了孝,也不会纳一个外国公主为妃,皇后娘娘也不会让太子纳渤海公主,若两国真要和谈,宫内除陛下和太子,就只有承定可以娶妃纳妾……

未出宫的皇子许有一正妃、二侧妃、四庶妃,吴贵妃心中早已计定,或可令渤海国公主为齐承定侧妃,如此既不算埋没了那公主,也好让齐承定的正妃出身高些,否则如何能压住渤海公主呢?

谁知皇上竟不许皇室中人娶渤海国公主,叫她的算盘落了空。现今离选秀愈发近了,而渤海国使团入京近在眼前,由不得她心下不平,得了空便和齐承定抱怨。

齐承定还是第一次知道吴贵妃竟想让他纳渤海国公主,大惊道:“母妃,你如何会这样想!渤海国公主再尊贵也是异族之人,我若娶她为妃,岂不混淆皇室血脉,如何使得!”

吴贵妃一怔,忙说:“所以我只想让她给你做侧室,并非正妃,想来也无甚妨碍的……”

齐承定心内发急,想到皇上已发话不令皇室中人娶渤海公主,又是一松,叹道:“请母妃细想,渤海国并非弹丸小国,其疆域足有大周两省相加之大,和大周对峙这几十年,未见大败。渤海国王虽未称帝,其亲女也是一国公主,金尊玉贵,如何能为人侧室?若是父皇和皇兄还罢了,我不过一寻常皇子,只纳渤海公主为侧妃,不是坏了两国交好本意?虽父皇有意压制渤海国的气焰,便是真许我将其纳为妾室,其身份如此,又让我以后的正妃如何自处?幸而母妃还不曾与旁人提起过此事……”

他忙问:“母妃没与别人说过这话罢?”

吴贵妃还没明白过来,却忙道:“你放心,我只是自己想想罢了,哪里敢和人说呢。”

她又自怨:“你父皇半年也不来一次,这宫里总是冷冷清清的,我也没人说去。”

齐承定还未成婚,虽有四个侍寝宫女,因守孝也没大碰过,听到吴贵妃话中有抱怨皇上不来,她深宫寂寞之意,颇觉尴尬,忙道:“母妃,皇兄约了我今日到北苑演习骑射,时辰差不多了,我先去了。”

吴贵妃低头拭泪,摆手道:“你去罢。”

临出殿门前,齐承定不放心,又回来叮嘱:“母妃可万万莫要再有这等糊涂念头,若有什么话拿不准,先告诉大姐姐和我,若有不方便告诉大姐姐的,就和我说,咱们商量了再论,可别直接去找父皇母后。至于我的婚事,母妃也莫要挂心。我终究是父皇的儿子,母后待我们也一向宽和,大姐姐的婚事便不错,想来我的也错不了,等皇兄大婚过后,便该到我了,也不过再等一两年,这是长幼有序,理该如此,母妃莫要多想了。”

吴贵妃被儿子教导了一回,看他迈出殿门,半晌默默无言。

告诉……承柔吗?

她早就认皇后娘娘是娘了,眼里哪里还有亲娘在?

承定怎么也是这样?

她是在为他们好啊?

*

出了墨阳宫,齐承定先在宫道上跺脚叹了几声,才埋头往大明宫北面的清昭宫回去。

三年前帝后分别正位紫宸殿和凤藻宫,后宫妃嫔和皇子皇女自然也各有居所。

大周宫规,凡正三品九嫔以上妃子可为一宫主位,除皇后所居凤藻宫外,大明宫后宫还有昭阳宫、华阳宫、安阳宫、墨阳宫、玉华宫、宜和宫、明粹宫、毓秀宫等十余座或大或小,可供妃嫔居住的宫殿,其中以昭阳宫、华阳宫、安阳宫和墨阳宫四大宫为首。

吴贵妃住墨阳宫,孙昭容住玉华宫,各带低阶嫔御一同居住,自不必说。周嫔为昭仪时,本住在明粹宫,现她被降为嫔,也搬出了明粹宫,依附孙昭容在玉华宫同住。

在后妃所居宫殿以外,后宫还有皇子所居清辉宫和皇女所居清昭宫,另有皇子皇女上课之所、御花园、六局一馆女官办事之所等宫殿院落。

谢皇后新规,凡皇子八岁以上,皇女十岁以上者,便要离开各自母妃,搬入清辉宫和清昭宫,与兄弟姐妹一同居住,比先时宫规要晚了两年,也是全宫中母子母女之情的意思。

皇上共五子四女,大公主长福公主已经出降,二公主三公主皆是十三岁,孙昭容所出的四公主才五岁,便是二公主三公主同住清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