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猜忌(第2/4页)

再说到了这个位置,她想退,皇上和朝局也不会让她退了。

今日到了太极殿,林棠已经准备好又是旁听学习的一天,可皇上说了渤海国使臣的事,问诸臣意见,竟第一个问的就是她。

“清宁侯,你对渤海国所求怎么看?”

林棠的爵位乃殿中最高,但位次却在吏部、户部、礼部三位尚书之后,是按照官位排的。

她平日不发言,坐在这个位置不算明显,可皇上头一个问她,也由不得殿内其余大臣不看她。

思考从她以往的经历来看,在皇上心中她应该是什么态度,皇上的态度如何,她真实的想法又是如何,林棠道:“陛下,微臣以为,自大周建国初始,渤海就不曾对大周称臣,几十年来,渤海对大周也从未恭敬过,两国多有战事,可见渤海的野心。渤海今次一反常态,主动来结好,无非是看大周国力强盛,在西北大败西胡,心生恐惧,不敢与大周再度为敌,也恐大周平定了西北,接下来便要收复东北大片前朝失地,所以如此。”

太极殿里是一贯的安静,只有林棠一个人的声音在响。

她继续对皇上说:“在微臣看来,渤海并非真心要与大周交好。我大周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岂止是渤海的数倍。若渤海真心敬服大周国威,理应主动贡女来朝,但其国书上却说欲嫁女于大周,还娶大周之女回国,便彰显其野心未减。这‘嫁娶’二字原是结两姓之好,两家互为平等才使用,或许渤海只是借此试探大周,若大周真开恩允了,渤海反以为是大周惧怕了他们。渤海一向狼子野心,昭然显在国书之上,又如何堪配我大周之女?”

见清宁侯言毕,皇上面带微笑,眼带赞许,众臣便知道皇上的心意如何了。

其实西北才大胜不久,就算再不愿主战的大臣,也知有了清宁炮燧发枪,大周在战场上的战力已是今非昔比,或许对渤海的沼泽林地没有办法,但坚守国门毫无问题。

林如海也说国库还可以支撑至少一次规模小于宁西军西征的对外征伐,太极殿内的气氛早从“是否应该答应渤海国嫁女娶女”,变成“是不是把渤海国也荡平算了”。

皇上听众臣议论了半日,方觉被渤海国书气出来的怒火消下去了。

想娶大周之女回国?渤海想得美!

他就那几个宝贝姑娘,还等着给她们挑驸马成亲,一辈子安乐尊荣,绝不会让她们和前朝公主一样过得悲惨。

渤海虽不能说是穷山恶水,嫁去那里也是背井离乡,两边通信不便,受了委屈他都不知道。

大周并不惧与渤海开战,可偏是内乱未清的时候……

到底才在西北结束一次大战,大周对渤海也从未有过大胜,而一旦开战,停战并不是想停就停的,受苦的也还是边关百姓,殿内诸人几乎都是历经两朝的老臣了,再是热血上头也有限,没过多久,便都回到脚踏实地,认为虽不能应渤海的国书,却也不能主动交恶,还是应回一封国书,拒绝渤海所求,交与使臣带回去为好。

国书怎么写,就不是林棠这个文化水平低下的武人……能参与的了,自有礼部和翰林院一同参详。

大臣们都出了宫,皇上又看了一遍案上渤海的国书,思索良久。

他问:“清宁侯上次入宫见皇后是什么时候?”

“就是昨日?”他又问,“那她在凤藻宫呆了多久,还去了什么地方?”

太监们恭恭敬敬的答道:“清宁侯、清文县君和往常入宫一样,在凤藻宫坐了两刻钟,便去长宁宫拜见了太妃娘娘,也坐了两刻钟,又去见了几位公主,公主们留清宁侯姐妹用了午膳。清宁侯姐妹于午膳后出宫。”

皇上没有再问下去,吩咐了密探几句,便道:“去凤藻宫。”

“起驾凤藻宫——”太监的声音在太极殿外传得悠长。

渤海国送来国书的消息还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并没传到后宫。

皇上来的时候,谢云雁正拿着一本册子,在和大公主齐承柔讲她驸马的备选都有谁,家世如何年岁几何,又都是什么样的人。

被连着两次国孝耽误了两年,齐承柔已经十九岁,就算在皇家也是该出宫开府成婚的年纪了,可她的驸马还没有着落,由不得谢云雁不替她着急,连给齐承坚选秀的事都且靠后。

皇上的女儿自然不怕嫁不出去,可这婚配也讲究个顺心遂意。京中凡条件好些的男女,除非是读书极好,估摸着二十出头甚至不到二十就能得中举人进士的男子不怕耽误几年,等考中了再结亲更好,无不是早则十一二岁,晚十六七岁都定了亲。

齐承柔今年十九,谢云雁手上册子里的男子大多是十六七八岁,只有一二个十九、二十的,还差不太多。再耽误一二年,公主和驸马年岁差得太多,也怕日子过得不顺,白委屈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