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随手(第2/3页)

看见尤氏的面色一瞬间有微妙的变坏,林棠心想贾琏和王熙凤都多得林家的劝,难道并没起效用,他们夫妻照旧离心,贾琏还是不顾王熙凤,私自娶了尤二姐做外室?

可算算时间,这事该是还没发生才对呀?

那尤氏如此,是因尤二姐尤三姐和姐夫外甥不妥?

尤氏迅速调整心情,笑道:“难为郡君还记着她们两个。说来她们也都是大姑娘了,只是郡君知道我出身不高,家父走得早,二妹妹尚在腹中时被家母指腹为婚给了皇粮张家,如今张家败落了,没钱娶妻,二妹妹还耽误着呢。三妹妹也还没有人家。”

她本想敷衍过去,但转念一想,郡君现在背靠谢家,想打听什么不知道?家里就是这样,瞒着掖着有什么意思。

林棠喜欢尤氏这样敞亮说话的人,也有意打听更多,便笑道:“虽然隔得远了,但我记得二姑娘三姑娘都生得极好,那时我远远看着,都如看画上的仙女儿似的。既然张家娶不起媳妇,何必叫他们耽误了二姑娘?给些银子退了亲事,再找好的就是了。”

她确实有几分真心的说:“我虽还没出阁,到底管了几年家,男女婚嫁的事看得多了。不知大嫂子想让二姑娘三姑娘嫁给什么样的人家?我可以帮忙留意着,若有合适的成了,也算我成就两桩好事。”

林棠认为尤二姐软弱没主见,还有些贪慕虚荣富贵,和性烈的尤三姐都是从小没人好生教导,以致被贾珍等哄骗失了“贞洁”,所以才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趁还来得及,她以承恩公府义女、御旨亲封郡君的身份提出说媒,或许可以阻拦贾琏偷娶尤二姐?

这两个女孩子有不妥之处,但捞她们一把是她随手的事,何必看人送死。而且或许拦了这一次,贾琏还会在外面偷鸡摸狗,却不会娶二房,彻底背叛王熙凤了?

尤氏……她也是个苦命的人。

世上高门大户娶妻在意“贞洁”,有女子丧夫不嫁守节,但寡妇再嫁的也很多,且并非只在民间,官宦人家娶成过婚女子的也有不少。尤氏继母尤老娘还是带着两个女儿的寡妇,也顺利嫁给了六品官员做续弦,得封诰命,尤二姐尤三姐便当是寡妇再嫁,她们还都年轻,没到二十岁,凭她们的样貌,林棠给她们找家境殷实,家中和睦的好人家就不难。

有她在,想来贾珍等不敢去骚扰成婚的尤二姐尤三姐,他们的夫君也会免于做柳湘莲担心的“剩王八”,而引发家庭惨案了。

尤氏也想到了林棠做媒给妹妹们找人家的种种好处,十分动心。

她心下犹豫了一会儿,便笑说:“若能得郡君说媒,真是她们想都想不到的福气!只是二妹妹到底还没和张家退了亲事,我不敢烦郡君,只求三妹妹一个人的婚事罢。”

大爷看着是有些腻了二姐,但母亲和二姐还没够。她忽然要让二姐嫁人,母亲二姐也不领她的情,她也懒得管了。三姐儿一向听她的劝,大爷腻了二姐,就该盯上三姐,她早些把三姐嫁出去,也算全了她们的姐妹情分。

林棠觉得尤氏既然这样说了,应该就没有隐瞒尤三姐的情况。

所以说,尤三姐现在应该还和贾珍无干,只有尤二姐一个“失足”了?

而尤氏话里的真假,她回京后还可以再加验证,不怕她话中不尽不实。

尤氏这几个月忙着上皇丧仪诸事,每日连觉都不够睡,很是歇不过来,更没心思见尤二姐尤三姐。现和林棠说好,她便筹划回京之后立刻找尤三姐来。

看过去了三刻钟有余,大约贾母已和林黛玉说完了话,和尤氏回到后院,见贾母和林黛玉脸上都尚有泪痕,林棠忙命人打水来服侍二人洗脸,又同尤氏劝解一番。

贾母看尤氏竟似和林棠处得不错,不免在心内高看她一眼。

她想说的已经说完了,此时便只说些家常闲话,先称呼林棠为“郡君”,等林棠说:“老太太只当我是玉儿,叫我棠丫头就行。”方称她为“大姑娘”,或是“棠儿”。

到了时辰,林棠和林黛玉请贾母尤氏到前面用饭。梁月安备下一桌素席,几人用过,贾母便请辞,梁月安又率林棠林黛玉亲送到二门处。

等回房中,林棠不待梁月安开口,先笑问:“玉儿,老太太都同你都说什么了?”

林黛玉说:“倒没说太多,外祖母只说姊妹们都想我了,若我有空,想接我去玩上一日半日。家里又新来了几家姊妹,都是极好的,我去了更热闹。再有就是问了些日常的饮食起居,便没有别的了。我没应外祖母什么日子过去,只说有空一定去。”

梁月安品味一回,笑道:“不是我当着你们说人的是非,荣国公夫人着实能屈能伸识时务,难为她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还为子孙操心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