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郡君(第3/4页)

王熙凤回过神来,细想她和秦氏这几年的情分,说:“老太太,我自然是愿意,可是珍大哥和我们二爷,还有老爷太太那里怎么办?”

贾母道:“这你不用管,我去说!我谅珍哥儿也不敢说不许!至于你老爷太太,白得个出息的孙女儿,将来嫁个好人家,他们有什么不乐意的!”

难办的事有贾母兜着,王熙凤把担心去了,想及若贾珍知道这事时会是如何反应,心里更是一万个愿意。

贾母叹:“秦家那边也好说,再给些银子就罢了。从此让她改姓贾,就是贾家的女孩儿,她自然知道厉害。珍哥儿这混账东西也必不敢乱说乱来的。”

王熙凤细细思量了这事,大着胆子问:“老太太,难道咱家竟难到了这样,所以连秦氏也要变成自家人?”

贾母瞥王熙凤一眼,说:“什么秦氏!她是你大姐儿!”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王熙凤不再往下问。

她觉得贾母这主意甚好。便是将来有一二知情的人不小心说漏了嘴,人家见贾家不是想法子勒死秦氏,却把她光明正大记成自家女儿,只会觉得是说这话的人脑子不大清楚,或是误会了。

至晚回房,王熙凤把两桩事和贾琏一说,没成想贾琏反应过来,先是生气:“怎么不和我商量就把赖家的事告诉别人了?你是让大嫂子算计珍大哥?”

王熙凤被贾琏一说,也觉得她所做不妥,又后悔贾珍贾琏一向亲密,她不该告诉贾琏。

但她天性不肯轻易低头,便又与贾琏争论。

毕竟还有秦氏要成他两个大女儿的大事在前,最后还是贾琏服软了事。

但这件事终究还是在贾琏心里存了个影儿。

凤丫头连珍大哥珍大嫂子都算计,哪日他让凤丫头记恨上,是不是也得被这么算计?

因心里到底不满,贾琏便借别事发泄:“姐儿都四五岁了,奶奶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儿子?”

这话戳中王熙凤的痛处,她说:“现下事儿多得了不得,哪儿有空怀孩子?”

贾琏说:“我的奶奶,传宗接代才是最大的事,你折腾再多,若没儿子,是折腾个什么劲儿?”

说着,他便去解王熙凤的衣裳。

王熙凤虽然气恼,但也着实想求子,便任贾琏动作。

过了几日,贾母能起身了,便立时叫贾珍等来,让贾珍开宗祠把秦氏上族谱,就记在贾琏王熙凤名下。

众人皆十分惊诧,但贾母说过一遍秦可卿之功,加之秦可卿素来名声甚好,她有能为也是都看在眼里的,倒还都能接受。

王熙凤看贾珍分明在屋子里,还气得满头的汗,又不敢驳回,心中满意极了。

因贾母命迅速办来,好不耽误了贾蓉娶亲,还亲自选出五月二十一是黄道吉日,命就这日给秦可卿上族谱,贾珍不得不这就捏着鼻子和贾琏去秦家说明。

秦可卿本就是秦业抱养来的女儿,能嫁入宁国公府已是意外之喜,和宁国公府的哥儿和离了,又成了荣国公府的小姐,荣国公府还有一千银子给他,是秦家多少年的收成,秦业自然欢欢喜喜的应了。

贾珍看秦家答应得这么爽快,心里更加憋火。再看是贾琏之妻如此算计他,他并不牵连贾琏,全算在王熙凤一个人身上。

在正日子开了宗祠,秦可卿正式成了贾琏和王熙凤的长女,虽身份不能和嫡长女相较,细说也没王熙凤亲女儿尊贵,倒也是荣国府正经的姑娘了。

她深知有如今是因王熙凤那时的善心,又因流言之事,不知得罪了多少两府里的下人,自此更加一心向王熙凤。

从此之后,宁荣二府上下皆呼秦可卿为“大姐儿”,再不提她本来姓氏。

贾母又命秦可卿搬到她正院的西厢房里,与三春是一样的衣食起居。[注1]

而贾宝玉又缠着贾母,想让秦钟也进府里来上学,贾母道:“大姐儿现是凤丫头的女儿,咱们贾家的姑娘,和秦家什么关系?秦家和咱们家素无往来,你莫要再说孩子话了。”

贾宝玉被拒,一连几日上学听课没精神,挨先生说过几回,又挨了贾政的打。

贾元春看在眼里,心里又疼又急,便欲择空再多教导他几句。但贾政越发看贾宝玉的功课紧了,她不愿耽误贾宝玉上学,也不想违逆贾政,一时不得空说。

没几日五月三十,又是休沐,贾元春看贾宝玉学的辛苦,便求贾政给他放了一日的假。贾母因有兴致,便在花园子里摆酒,娘儿们一乐。

一大早,贾宝玉进里头来给贾母王夫人行礼,又到贾元春房中。他数月未得和姊妹们亲近,和三春说了话,又和薛宝钗说笑,贾元春也不好当着众人单独和他说话,便任他先乐够了,再说道理,可能还有效验些。

贾母看贾宝玉最近在读书上还算可以,便特允了他中午和姊妹们一处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