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3页)

评论区狂笑: “妈呀我愿推选这位姐为年度喜剧人!绝了!”

——终于好心人指路:“关爱脸盲的友情提示,或许,考虑搜一下你某个曾经好感弟弟的名字?”

这条评论过去十分钟,博主没再出现。

“宝?查完了?查完了你倒是说话啊?

“宝,说句话吧,别怕,我们是专业的体育粉(咳),我们受过严格的训练……”

“……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的。”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上面干什么!严肃点!”

“对不起,我、我想起一个笑话哈哈哈哈哈……”

这位信息流迟到几个世纪的画手博主,评论区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

希望她补课的进度快一些。

至于远在挪威的凌放本人,已跟随中国代表团,在白雪皑皑的奥运村生活了一周多了。

利勒哈默尔奥运村并不是新建的,毕竟94年冬奥留下的就是现成的。冬季青奥会的装饰元素也简约,但是“村儿”里还是整洁温馨。青奥参赛运动员年纪普遍要小一些,闹腾起来是活蹦乱跳,但与之对冲的是:教练普遍管理也严格。

几天下来,大部分人主要在村里活动。

凌放跟速滑队一个刚好落单的小伙子拼在同屋住,之后也基本是跟着代表团里的速滑小分队一起行动。

第二天吃过晚饭,叶飞流跟教练组找别的国家教练员交流。凌放则跟着速滑队的朋友们,去3号区俱乐部买饮料和小蛋糕,还带着俩花滑的小队员。

要是只说出国参赛次数,认识外国运动员的机会,冰上项目的队员们可比凌放多了不少呢。

结果,最先有外国运动员热情地过来打招呼的,却是项目最冷门的凌放。

其他人就好奇地看着。

最先来的是个德国少年,眼睛湛蓝,头发是浅浅的金色,身板端正,总之,有点儿贵族范儿。

他进门就看到了凌放,和队友说了一句就过来了,跟凌放用英语交流,打完招呼说:“Ling,上次见面,赛后抽空训练的时候,我抱怨天气,你说要不重心偏前起跳……我试了一次,可惜你回你们的国家比赛去了,没看到我。”

“怎么样?”凌放问。

“摔得很远。”多么简洁精准的描述。

“……嗯,后来有场训练风的条件类似,我试了下,也摔。”凌放叹了口气。

“……”好奇旁听这两位跳雪运动员对话的其他几个中国运动员,一时间默了。

“还是值得尝试的,毕竟迎风时,要尽量延长滞空时间。”德国少年看着凌放说,蓝色眼睛里的神色很认真。

“唔……”凌放点头,又补充:“训练还是要注意安全的,埃里希。”

埃里希.科赫,凌放已经在洲际杯和出国集训时见过他好几次了。

凌放看对方比赛和训练,觉得他这个年纪已经看得出很有天赋,是个潜在对手。就是训练时不太看得出德国人的严谨内敛,有点激进啊,他偶然说了一句话而已,并没想到埃里希直接就开干了——啧,毕竟也才17岁呢,年纪轻、爱冒险。

嗯?不过,这评语莫名有点耳熟?

对方笑笑,也轻轻回拍凌放一下,以示:咱们这种激进分子,还是共勉吧(。)

在奥运村3号俱乐部里,中国代表团的其他几个运动员看着:凌放身边那德国人走后,又来了个日本人。

坂本浩二穿着大花衬衫、搞了个朋克风发型,一看就非常浮夸。这日本人直接凑上来拉着他们中国代表团里长相出众的凌放小哥哥,亲近地咬耳朵,这次的内容,其他人也就听不到了。

“……凌放,我知道你几次洲际杯成绩不太好,没关系啊,我懂你,你是还在找稳定的那个、那个点对吧?体重身高在变,本来就不好稳定,”

坂本浩二凑到凌放耳边,窃窃私语、连带比比划划,“……我理解你,如果找到平衡点,能进步好多,加油啊凌酱!”

?凌放对于最后的称呼略微皱眉,迟疑了一下,正要说话——

“浩二,教练叫集合!”有同伴叫他,坂本浩二匆匆忙忙穿过自助吧台回去,向凌放丢下一句:“下回聊哟凌放!”

待了一会儿,又有个黑眼圈很重的高高瘦瘦的芬兰小伙子,带着两个队友来和凌放打招呼。

他还介绍:“这是我和你们说的,中国的天赋型跳雪运动员,Ling。”

两个队友都很热情,“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中国U20的跳雪运动员啊!”很年轻嘛,而且很可爱……呃,是说、很英俊!

不管什么形容词啦,反正求合影!

凌放就和他们俩举着贴了青奥标志的啤酒瓶合影,他是不喝酒的,就拿着那位介绍人——芬兰跳雪运动员,克里斯多夫的瓶子,做了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