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捷(第3/4页)

安排人火速撤退的同时还不忘挑衅:“可汗给不起底下兵卒吃羊,就要把别人的羊也烧掉么?还准噶尔汗国之主,竟连点真话都不让说了!大清原本准噶尔井河不犯,是你与你叔连番挑衅,让人忍无可忍。”

“原本蒙古快速通路修成,亦是你们准噶尔各部牧民的福音。偏你为一己私利多番阻挠,才为准噶尔汗国引来这等灭顶之灾,你,不死何为?”

策妄阿拉布坦也不知道他们手里那铁皮桶子到底是怎么做的,竟似有扩音之用。

能把人声扩大到震彻山谷。

那一瞬,你,不死何为的质问四面八方而来。

只听得他愤怒至极,直翻身上马跟那该死的直郡王拼个你死我活。还是部下死死抱着他大腿,才艰难止住了他的冲动之举。

胤禔放下手中的千里眼,遗憾地摇摇头:“白瞎了他那一身好力气,竟连个小兵都没挣脱。可见也是畏惧爷的威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倒是福晋这喇叭与望远镜着实好用,该交由工部多加生产。”

“尤其这个望远镜,可视范围内,敌人简直毫无私密可言……”

又双叒叕一顿夸,满脸的与有荣焉。

在场众人简直麻木啦。

直郡王哪儿哪儿都好,就这个炫妻的毛病治不了。便在皇上面前,那都不带有丝毫收敛的。针对这望远镜跟喇叭,他甚至还专门为福晋邀过功。

说福晋虽然只是小女儿心思,惦着夫君,想着帮衬自家夫君。

所以遇着点儿新奇玩意儿,觉得大概会有用就急慌慌让安顺儿捎回来了。断没想到,也想不到小东西也能起大作用,但皇阿玛可不能忽略了其功劳云云。

让皇上烦不胜烦,赐口谕让他滚滚滚。

然后,郡王爷就滚到前线来继续跟将士们炫耀了。那被誉为千里眼的宝贝,就连皇上讨要都没成功。

无他,郡王爷说了,这是爱妻送的定情信物。

谢绝转借,更不转赠。

不过这回,望远镜可起了大作用。胤禔表面上每天带兵上前挑衅,把策妄阿拉布坦气得七荤八素。实际上已经用望远镜这等臂助,将他的驻地都一览无余啦。

并精准地找到了薄弱之处,再次夤夜出击,打了策妄阿拉布坦一个措手不及。

半宿鏖战后,他只在数千死忠的掩护下,一路往西藏方向而去。却不想被旦增□□所杀,人头亲奉给康熙,成为丹增□□效忠清廷的最佳证明。

策妄阿拉布坦既死,准噶尔汗国也就彻底土崩瓦解。

困扰康熙多年,一度成为大清心腹之患的准噶尔汗国覆灭,西域土地从今儿起尽数姓清。

康熙龙心大悦,当即奖率三军。

择日班师回京。

而此时,都已经过了颁金节。眼看着就要冬月,距离他们率军出征已经八个月之久。

康熙叹:“三翻六坐七爬,若弘晰也像珠珠、敏敏跟龙凤胎那么伶俐。圣驾回銮的时候,怕都会叫玛法了。这一仗,实在旷日持久啊。”

“但也收获颇丰,从此九州之内唯有大清。”胤禔这微笑:“皇阿玛之功,后必有来者,前却无古人。”

康熙一愣,继而大乐:“好一个后必有来者。”

“那是自然。”胤禔理直气壮:“举凡家族,都得一代更比一代强,才能真正长盛不衰。若黄狼子下豆杵子——一代不如一代,岂不是气数渐尽?咱们大清想长治久安,这继承人们当然得继往开来。不忘先祖,也有把前浪拍在沙滩上的实力……”

“胤礽虽好,但跟皇阿玛相差且远呢,欠练啊!”

康熙又恼又怒又得意,还有那么一丝丝微妙的认同感:的确,保成虽好,但还是略显青涩。

就好像好大儿虽屡立奇功,但到底太冲动易冒险了些。

亏得策妄阿拉布坦到底年轻,羽翼未丰,手下也没有许多精兵强将。否则……

康熙拒绝去想那个可怕的结果,只想把这不省心的臭小子拘在身边。却不了归心似箭的他却提出反对意见:“如今策妄阿拉布坦虽死,准噶尔汗国尽灭。但为防死灰复燃,儿子觉得还是要多陈些兵马,将蒙古快速通路修到这儿来。”

“届时不但能加强其跟京城的联系,还能把西域诸地的经济发展起来,更能震慑西藏、青海等地。”

而这个事重要又繁琐,人选上就需要极其慎重。

忠心、威望与能力缺一不可。

他怎么琢磨,怎么觉得自己是那个不二之选。

“你?”康熙皱眉:“你到底是怎么看出来自己够耐心仔细的?”

“可……”

“别可了,乖乖与朕回京,剩下的事儿,朕交代给你裕亲王伯跟胤禛。你裕亲王伯征战多年,威望与经验都不缺,由他总览全局你总挑不出毛病吧?你四弟认真到吹毛求疵,再不会有丝毫怠慢。他们叔侄俩配合着,还不如你直郡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