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双喜(第3/4页)

吓得胤禟一哆嗦:“咱,咱可说好了啊,去年初冬,弟弟差不多所有积蓄都捐给了国库。可,可没有许多银子,赔太子二哥你这金贵茶盏。”

毕竟黄金有价钧无价。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更何况,太子手里的还是宋朝古董钧呢?

胤礽一愣,继而低笑出声:“放心,是孤手上没拿稳,再不会跟你索赔的。不过,你得跟孤好生交代。怎么好好的,还想起出海了呢?”

未必咱们大清这江南塞北,幅员辽阔的,还不够你折腾吧。

胤禟笑笑挠头,能让一个商人不远万里苦苦追寻的还能有什么呢?当然是商机了。但胤禟知道,太子二哥是自家皇阿玛一手教养出来的。

对商人与商业的轻慢,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把挣钱,挣更多钱这样铜臭气息满点的理由拿出来,不但得不到赞同,还保准能得一场耗时良久的训诫。

为此,九贝勒聪明地将自己所欲套上了一层精忠报国的外衣。

“也不能总让那些洋人拿着他们的洋玩意儿,挣咱们大清的真金白银吧?咱们呀,也该试着打开他们的市场,去赚取真金白银。引进他们的好东西,丰富咱们大清的国库。”

别的不说,那土豆、番茄、辣椒,可不都是外头进来的好东西?

尤其土豆。

自从它被大量种植之后,各地粉条厂、淀粉厂遍地开花。百姓收入水平连年提高,四海之内再无饥馑。

各省百姓感恩戴德,连人口都提高了不少。

可凡事有利必有弊,那土豆虽好,却禁不住连年种植。同一片土地,连着种三年以上的土豆。那产量就肉眼可见地降低,品质也特别不好。

与别的庄家轮作之后,才没有这方面的缺憾。

可习惯了一亩地动辄几千斤的产量,谁还愿意再回到以前一亩地最多两三百斤的时候呢?寻找跟土豆一样高产又不挑地的粮食品种刻不容缓,胤禟表示自己愿意接过这个重担。

去遥远的大洋彼岸,为大清百姓寻找这段福音。

呵呵。

太子冷笑:“你这理由,连阿午都骗不过,还想来敷衍孤吗?不是敷衍,是发自肺腑?那成,孤将你的原话写在信上,快马捎给皇阿玛。他老人家若是同意,孤便无二话。”

胤禟:……

那他要是能同意,爷也不至于往你这儿来退而求其次啊。

二哥,好太子二哥的一顿商量,结果也是无功而返。亏得胤禟在做生意上有十足信心与耐心,持续不断劝说,就等太子一个不厌其烦。

胤礽直接拍了拍他肩膀:“别想了。皇子无诏不能随意出京,你想达成心中所愿,必须得征得皇阿玛同意。”

孤只是个代理监国的,并没有那么大权利。最多,最多给你划两艘船,让你派人拉点东西试试水。

若确实收入可观,你就以此为例,尝试说服皇阿玛。

若反之,也趁早死了这条心。

其实原本也就是这个目的,但怕太子坚决不肯,所以先狮子大开口一下的胤禟笑:“如此,就多谢太子爷成全了。”

反应过来的胤礽狠狠一拳砸在他肩膀上:“好你个贼老九,竟还演到孤面前了?”

“你赔孤的钧窑茶盏!”

胤禟摆手:“太子二哥刚刚才说是自己手上没拿稳,再不会找弟弟索赔的。你好歹也是一国太子,就算不如皇阿玛金口玉言,也不兴出尔反尔的呀。”

胤礽:!!!

胤礽被堵了个严严实实,可真烦坏了这个臭弟弟。只是此时,他们都不知道,就是这么个小小的试探,给未来的大清带来多么天翻地覆的改变。

送走胤禟之后,胤礽继续批折子,给皇阿玛写信,还要问两句自家二阿哥的满月宴事宜。

已经成年成婚的五个皇子之中,除了老大当初救驾的时候受了伤。再不能繁育子嗣,假借了个深情宠妻的名头。

数度选秀府上不进人,只‘初心不变’地守着嫡妻与两个嫡女之外。

才大婚没多久的三福晋董鄂氏后来居上,顺利诞下胤祉的长子弘晴。五阿哥侧福晋也给他添了个小阿哥,太子更是已经有了两子一女。

偏所有皇子中第二个大婚的胤禛府里光秃秃的,花果皆不见。

德妃对看着单纯幼稚,软绵绵没什么攻击力,实则牙尖嘴利能噎得人喘不上来气的大儿媳妇可不满极了。

尤其太子次子满月宴,遍邀了宫中女眷。

各宫娘娘凑一堆儿的时候,保准得说起这个话题。只想一想,就让德妃无限烦躁。等乌拉那拉氏一来永和宫与她会合,就又双叒叕瞧见她那大黑脸。

果然三句话没说完,就又扯到她们府上的子嗣问题上。

乌拉那拉氏熟练瘪嘴:“德额娘的急切儿媳懂,可……可这子嗣问题,一看缘分,二看夫妻两个共同的努力。我们爷如今从征策妄阿拉布坦都走了月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