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吃饭机器人的自我奋斗(第2/3页)

张日隆不管了,宁肯自己不赚钱也不让别人乱花钱,“生产红鸡蛋的设计图我自己都能设计,不就是把煮熟的鸡蛋分拣出来吗?告诉集团里的人,谁能拿出最好最快的设计,免去审核,直接进专家分组。”

温培培看张日隆安排好了,就规矩的去做事情。

公司一开始就是一团乱糟糟的模样,所有人都是面生的新员工。

张日隆只是把对应的人丢在了大概的岗位上,很多人的专业和岗位都不对口。

所以初期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好在都是文化人,又都是卷王,没有出现那种普遍睡觉打游戏旷工的行为。

名校毕业,又没有关系只能奋斗,奋斗无望被分流到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

这些三四年没找到工作的人并不是家里蹲,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向大企业投简历,也努力的了解大企业文化和制度。

张日隆没有时间去管这帮吃饭机器人,但是他们很快就自己套用了业界最好的企业制度,在初期几天的混乱后,很快就用大公司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当然也有害群之马,不过不影响正常的氛围,大家都知道张日隆的光辉史,知道张日隆是眼睛里容不下废物的人!

体育馆那帮交友享受的人被张日隆搞掉之后,公司一片欢呼,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奋斗。

几个秘书看起来能力强,但作用并不明显,最主要的还是这批员工质量很高,自下而上的形成了一种努力奋斗的气氛。

于是很快就从下往上形成了各种晋升制度。

初级员工、普通员工、技术员/员工长、初级专家/负责人/监督者、中级专家/组长/管理者、高级专家/项目总包/高级管理者、资深专家/技术总监/领导。

张日隆也不知道这是谁提出来的,只知道公司有这个规矩就直接默认了,就像是办公室要面朝阳光,有些规矩出现的很自然。

除了质量和氛围之外,张日隆把一群差不多的人安排在一起,这些人就算是专业不一致,但是在都会的事情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话题和默契,这是别的公司搞不来的。

别的公司只能从专业和履历上组合团队,甚至是还要安插许多关系户和领导进去。

张日隆这里又没有摘桃子的人,几个女秘书和副总天生就被下面男性员工默认为没有竞争力。

最后一把火还是张日隆提出了奖金制度,把工资和奖金这个最核心问题解决了!

这把火到了之后,整个公司才算是真正发挥出了该有的实力。

钱和保障才是关键,就像是军队一样,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饿肚子还能打胜仗的军队。

数万人自己就把自己管理好了,而且很快就形成了各个团队和部门,负责不同的研究和业务。

几个女副总只有当应声筒的功能,她们有权利提建议,也可以管理团队和制定一些计划,但是先天性上无法大刀阔斧的搞事情,被下面人一推就随波逐流的同意了很多看起来是小事情的事情。

比如网络维护室,组建旅游业务部、成立班车管理中心、无人机修理车间、通讯设备研究所、商业街开发管理工作组……

水手农场的土地开发和商业开发是张日隆早就明确要搞得事情,他忙起来就忘记了,别人就按照他规定的大致轮廓去搞。

西门美美还有很多建筑和管理行业的人也在这里面发挥了很多关键作用,小偷小摸是肯定有的,但总体上确实是大部分人都在办事情。

三四万人里只要有五千人在努力办事,那么这个企业的效率就能进全国前三。

红鸡蛋分拣机器制作很简单,也很容易,不过很快就有提前就准备好的人拿出了最完善和专业的计划书图纸,并且还搞出了模型。

红鸡蛋业务都做了好久了,再加上一个月前就下降一个秘书专门搞这个业务,还有土地神庙的游客数量增加的有多少大家都知道。

这种事情还不提前准备,对得起那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吗?

事实上张日隆虽然是搞旅游、农业、影视、动漫方面之类的业务,但是因为手下人大多都是科技、金融、计算机、艺术等部门的人,导致某些人为了出风头搞业绩,正在朝着科技方向跑。

公司内部已经建立了通讯软件,只不过张日隆没兴趣搞这个,也经常觉得这帮吃饭机器人吃饱了撑的,总是没事找事。

水手大厦十分钟路程外的农场小区很快建立好了,张日隆给农场工人还有机长空姐和部分专家提供了不能出租和售卖的免费住房。

搞了好久的医院也开始营业,主要针对农场的游客和员工。

张日隆很快去了广城开会谈生意,手下吃饭机器人可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计算机的搞起了网络维护,工业的去维修和改进报废农用机械,化工专业的去研究化肥除草剂,农业的去农场找专家当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