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风评更变,百姓沸腾,灾后交锋,古树变化(第2/8页)

“可这些外乡过来卖米的人,他们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粮食运过来了,那些受苦的百姓,不用再花银子买粮食了。”

“这下子这些外乡人一个个急的头昏眼花,他们耽误一天,所有的人工成本,而且还住宿,甚至还要防备一些难民抢夺粮食,可谓是提心吊胆。”

“所以一咬牙之下,疯狂降价,有人带头降价了,马上都跟着降,价格从什么几百两直接降到几十两,可难民们根本就不买。”

“最后降到七八两银子一石才有人陆陆续续买,可买的不多,他们耽误不起,最终降到四两银子一石。”

男子唾沫四溅,彷佛身临其境一般,说的有模有样。

“你们知道这外乡人有多少吗?听说江宁府四百多条小道,全部都是运粮的人,都想过来发财。”

“这样一来,江宁府内的米商一个个苦不堪言,再官府的严厉禁止涨价之下,又想到再有一个月是丰收之时,担心自己的粮米变成陈米,所以与官府签订粮单。”

“按照四两一石,全部被官府买下,这可是江宁郡郡守亲自写的奏折,昨日就送到了圣上手中。”

“据说江宁府内,那些米商屯粮,足够江宁府百姓吃三个月,再加上外乡人送来的粮食,够吃两个月。”

“这前前后后五个月,算上即将到来的丰收,还能再等一次丰收。”

“朝廷已经派人去周围十九府预定粮食,而且江宁府所有主道,工部已经派人去修缮了,最多三个月就能通行,等到这个时候,朝廷也可以运粮。”

“江宁府百姓,根本就不愁吃,再也不会饿死人了,你们现在信不信。”

男子说到这里,深深吸了口气,说话太激动了,差点岔气。

果然,话都说到这里,而且说的如此通透简单。

这群老百姓怎可能还听不明白?

他们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就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啊。

“嘶,这个世子殿下,当真是聪慧啊,居然用这种招式,好,好,好。”

“这样一说,我就信了,你要说突然一下降价,我绝对不信,可用这种计谋我信了。”

“好啊,先用高价吸引周围百姓,让他们送来粮食,然后开仓放粮,这些外乡百姓,不可能在江宁府久留,他们就是过来做一笔快银买卖,如果耽误时间久了,成本耗损大。”

“再加上我们这种老百姓也是安分守己之人,能赚大钱就赚,赚不到也不心痛,不像那些商人,一个个奸诈无比,好,好,这个计谋当真好啊。”

“不愧是能写出千古文章之人啊,世子殿下当真是才华横溢,智慧无双。”

“这样一说的话,之前那帮读书人当真有问题啊。”

百姓们对顾锦年的风评,几乎是一瞬间变了,一面倒的夸赞顾锦年。

甚至对那些书生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的确有问题,好端端突然一下集结这么多人,肯定有人在暗中搞事。”

“对对对,这样一说我也觉得,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什么都不知道,江宁府到底是什么情况,一概不知,他们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了?”

“没错,还有一点就是,江宁府粮价增长,按照当时的情况,跟顾锦年有什么关系?”

“对啊,关顾锦年什么事?就硬着去找顾锦年麻烦,这肯定有阴谋。”

一时之间,百姓们对顾锦年的感官,直接从嚣张纨绔,变成了一心为国的受害者。

而梅花胡同只是一个缩影。

整个大夏京都,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

光说,百姓完全不信,可不知道为什么,顾锦年的策略,被直接公开了。

理论上这种策略是不可能公开,即便是百官知道了,也不可能传到百姓耳中。

是有人在故意散播这样的事情,将计谋公开之后,百姓们也恍然大悟。

因为这计策无论是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任何一点问题。

只不过,现在麻烦最大,是京都一些读书人。

他们成群结队,在各自家中,探讨这件事情。

张府中。

三四十人名儒生聚集,张赟作为代表,此时此刻,他站在人群当中,正在康慨激昂演讲。

打算鼓动所有读书人,去皇宫喊冤,并且直接树立顾锦年十条罪状。

要为百姓鸣冤,也要为那些同窗鸣冤。

可就在张赟热情演说之时,几道人影快速跑来,将外面传闻全部告知众人。

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是顾锦年所献之策?”

“嘶,此计当真是恐怖啊,这是阳谋。”

“怪不得江宁府粮价暴增,原来另藏玄机啊。”

“这般的计谋,当真是又狠又毒,把江宁府米商玩弄于鼓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