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窦占龙看戏(第8/15页)

毕竟是在口北,白脸狼不可能光天化日之下直接抢人,忍着脾气退了一步∶"腊月二十三那天大爷我做寿,要办堂会,你们整个戏班子都得给我到,一个也不能少,倘若是给脸不要,你们今后就甭想再唱戏了!"班主见眼前有了退身步儿,赶紧应承道∶"是是是,白爷您放心,到时候准得让飞来凤多敬您几杯长寿酒!

书中暗表∶白脸狼出身草莽,打小没爹没娘,哪有什么生辰八字?之所以给自己定在腊月二十三过寿,皆因他当年在这一天血洗窦家庄,挖走了窦敬山埋下的六缸金子,从此脱穷胎、换贵骨,摇身一变,当上了在关外呼风唤雨的白家大爷,娶妻纳妾生儿养女,堪称两世为人。每年腊月二十三,白脸狼都会在口北山庄中大摆寿宴,手底下的老兄弟、小崽子,全来给他拜寿。有财有势的大户做寿,唱堂会必不可少,白脸狼也不例外,一定要找当地最有名的戏班子来助兴,一是为了摆阔,二是图个热闹。

窦占龙吃准了这一点,精心设下一套连环计,先砸重金捧红唱戏的飞来凤,又让朱二面子从

中搅局,再让班主咬死了不放人,一步一步地引着白脸狼来点堂会。

他和三个山匪,还有朱二面子,准备跟着戏班子混入山庄,在寿宴上搅闹一场!

闲言少叙,等到腊月二十三正日子,白脸狼在口北的山庄中到处张灯结彩,上下人等均已准备妥当。场院中有砖石垒砌的戏台,比不了戏园子里那般齐整,可也不赖,灰泥砂浆抹得又平整又光亮,底下是通膛的大灶,近似取暖的火炕,四梁八柱撑顶,上面滚垅卷脊,两侧棉布的幔帐直垂地面,挡住了寒风。台口正中悬挂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别有洞天"四个大字。整个戏台后倚山墙,倒座一溜儿瓦房,进门居中一间堂屋,迎面几磴台阶,直通上场门、下场门,两侧贯通六间小屋,可在唱戏之时充当后台,屋内灯烛通明,镜子、脸盆、梳妆台,该有的全有了。

台前搭了一个大暖棚,入口是红黄两色的喜庆牌坊,棚内挂着彩绘八扇屏,一扇一个典故,周围放置炭火盆,茶桌、板凳摆得整整齐齐,头一排正中间设一把金圈太师椅,上边铺着豹子皮。寿堂设在正房正厅,地贴猩红毡,堂列孔雀屏,宝灯高悬,朱彩重结,迎面挂着寿字中堂,两端对联无外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熟词熟句,几案上摆着纯金的寿星佬、青玉雕的麻姑上寿,另有蜡扦、寿烛,地上放蒲团,供小辈儿孙及一众下人给白脸狼磕头之用。有专门打关外带来的厨子,杀牛宰羊,备足了山珍海味,寿面、寿桃、寿糕,各色点心是一样不少。

但是只请跟随白脸狼出生入死的老兄弟、替他盯着参帮银炉的大小把头,不请口北当地的宾客,也不对外声张,因为强龙不压地头蛇,口北不比关东山,这是八大皇商和锁家门丐帮的天下,该收敛的也得收敛,该打点的还得打点。

另有一节,他们这伙乌合之众凑在一处斗酒,肯定是满嘴的黑话、再一喝多了,更免不了翻翻旧日账,卖弄些个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手段,外人在场多有不便。

窦占龙的戏班子雇了几辆马车,拉着行头銮仪、刀枪把子、文武场面,一大早顶着门到了山庄。仆人将他们引至后台,请头角儿飞来凤到里间屋,沏上一壶好茶,端上四碟小点心,又帮着跟包的把戏箱抬进来打开。其余众人有条不紊,列出盔头、衣靠、靴子、髯口、车旗轿、刀枪架,逐一摆设勾脸所用的铜镜、色盒、色笔、粉囊,有道是"早扮三光,晚扮三慌",登台的戏子们赶早不赶晚,勾脸、勒头、穿胖袄,蹬好了厚底儿,再穿上蟒,能扮的就扮上,余下的髯口、靠旗、刀枪、马鞭之类的,可以等临上场再带,分别找不碍事的地方,压腿下腰吊嗓子,班主带着人在前边装台搭景,文武场面调好了丝弦,让小徒弟蹲在一旁盯着,自去一旁歇息。

倒不是怕偷,旧时戏班子里的规矩太多,开戏之前不许扒拉弦儿、呱嗒板儿,否则台上容易忘词儿。另外戏箱也得找专人看着,,尤其是大衣箱,不许任何人倚靠,更不准坐在上边,因为里边搁着祖师爷的神位,坐上去是大不敬,但唯独唱丑角儿的这位可以坐,按照旧时的规矩,戏班子里的"丑儿"地位最高,有个吵架拌嘴、马勺碰锅沿儿什么的,均由他出头了事。

窦占龙等人暗藏利刃,外边罩上粗布棉袍,压低了毡帽檐充作杂役,跟着戏班子一通忙活,晌午时分,山庄之内大排酒宴,后厨的大师傅、小伙计忙得四脚朝天,前墩后墩一齐上阵,灶上炒勺来回翻,口蘑肥鸡、卤煮寒鸭、锅烧鲇鱼、醋熘肉片、扒肘子条、四喜丸子盛在花瓷大海碗里,中间一盆八鲜卤,一盆寿面,白家上下人等,不分主仆贵贱,连同贺寿的宾客,全吃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