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取法人世间(第2/3页)

然而在一番交流下来,赵黍渐渐发现,他们多数就是贫苦大众,祖上或许是天夏朝委派到地方郡县的赞礼官,或许是世代家传术法的乡巫,靠着残缺不全、语焉不详的法本传承谋生。

而这些人所掌握的术法,都是与自身从事行当密切相关。比如伐木放排的排头术士,能够拘遣山精水怪,从而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若是他们在江河放排时遇到水族作祟,便敲击大鼓以作震慑,还能借排工唱号之声,平复旋涡暗涌,以便木排安然渡过。

再比如修持石匠法的术士,能够布设结界,令屋宅辟火不受焚燎,也不乏驱邪除怪、召请魂灵护佑家宅的手段。

他们甚至能够颠倒过来,在门前屋后埋下铁钉,魇镇屋宅主人,使其不得安寝,甚至招来鬼魅作祟。这种手段通常用于那些压榨匠人苦工的地主富户身上。

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些开山采矿、炼铁打铁的匠人,居然自行摸索出咒水炼铁的路数,距离锻造符兵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赵黍对此种种深感震撼,转变心思重新审视,就发现这些粗浅得近乎陋俗的术法,其实暗藏了许多玄机,正是对自己过往法仪典章的极大补足。

当年赵黍所编修的法仪典章,以人间道国为下手处,注重坛场布置、气机调摄运用,就算提出设科选士,却没有十分明确的做法。

那时候赵黍阅历不如今日,很多东西也是凭空构想,没考虑到具体落实将会如何。

现在见到赞礼司这一帮江湖术士,赵黍隐约明白,或许科仪法事不应该一味追求高深,别人未必会有自己这种造诣,法仪典章写得太过精深玄奥,恐怕只会被束之高阁。

何轻尘想要赵黍帮忙一统礼法,自然是希望能够通行天下各方,这种事应当以简便通俗为上。

赵黍深思良久,花了大半年的功夫,在参详各方科仪法事之后,重新编修一套法仪典章,仍然保留了五方五气的格局,但舍弃了许多艰深繁琐的细枝末节。

说舍弃也不全对,因为在赵黍设想中,未来赞礼官将按照《三天九品纲》积功累行、次第精进,然后传授相应法仪,也是要一步步加深研习的。

在这个过程中,赵黍也时常找何轻尘商议,大体确立积功迁转的各项要求,以及高低品秩对应的俸银禄米。

如此一来,有熊国的赞礼官就不再是单纯的术者,将会完全成为国家官制一员。

另外,何轻尘也筹备在各地开设馆廨,目前先是在帝下都和临近郡县开办,吸引了大批公卿子弟前来就学,赵黍也会亲自授学。

不少人觉得,既然是左相大人亲自主持操办的学馆,一定是未来晋身的捷径门路,于是蜂拥而至。

赵黍最初担心,长此以往,未来赞礼官也将会被公卿贵胄所把持,但何轻尘却不太在意,因为他目光并不局限于帝下都附近。

而与之一同推行的,还有在有熊国各地广设法坛。此事毋庸置疑,就是为了重新效法天夏朝设纲纪法度之举。

与当初梁韬的人间道国不同,天夏朝的纲纪法度并无具体某人总摄天地气数,就像在天夏朝,纲纪法度的布置也是一个漫长过程,前后延续了近百年,绝非一蹴而就。

赵黍不得不再次承认,梁韬的人间道国实在太过冒进,而且自身亲自面对天地造化之功,就算成功飞升,天人磋磨间,独私灵明恐彻底湮灭,成为无私无欲的道国砥柱。

只是相比起重立纲纪法度,何轻尘还是更关心统一礼法,大半年筹备下来,赵黍除了编修法仪典章,也在给那五百名新晋赞礼官传授科仪法事。

何轻尘并不苛求这五百人在科仪法事上有多么精深,因为将来他要将这批人委派到有熊国各地。

这五百名新晋赞礼官大多出身平平,能够获得左相赏识来到帝下都,又得到“徐怀玉”这位仙家高人指点,大半年下来都有几分脱胎换骨的气象,对何轻尘的忠诚也是可想而知。

不知不觉间春去秋来,当赵黍送走第三批赞礼官后,站在院中望见雪满枝头,才发现自己来到帝下都已近一年。

“你倒是清闲。”此时就见何轻尘来到,身后还跟着那位剑意沛然的朱三娘。

“我只需专心编修典章、传授法仪,不像左相大人要日理万机。”赵黍这话不假,这一年来他过得十分充实,却丝毫没有当初在华胥国那种穷心竭虑。

反观何轻尘,他原本就是须发斑白的老人,这一年下来气色却略显沉滞,不复先前健朗。

尽管何轻尘也有修为根基,但远谈不上高深,而且他身居高位、尘劳繁重,几乎无暇涵养调摄,自然难以遏制衰老之兆。

邀请何轻尘来到屋中落座,赵黍端上一壶香茗:“这是日前越王送给我的荆山玉芽,有疏通脉络、滋养筋骨之效,左相大人不妨品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