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加入(第3/4页)

那应该就是他,叶昭盯着照片中的男子,越看越觉得这个男的有些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来为什么眼熟。

叶昭问:“他港城人的话,怎么会流落到这儿呢?”

“出意外落海被渔民救起来的,口音是港城人。”

“我妈妈跟他很熟?”

梁婆把地上一蛇皮袋的塑料瓶子提拎起来往里走,“港城仔以前帮忙给各个知青组运送物质,他跟那些知青都熟。”

叶昭跟上去,问:“为什么让他运送物质?”

“他被人救回来的时候,脑子受了点刺激,不太灵光,人嘛,也不爱说话,但长得很靓崽,讨人喜欢。他就住在老支书家里,平时帮村里干活,放牛,运送物质,什么活都干。”

“他人有文化吗?”叶昭想着,她妈妈应该会找个有文化的人才合理。

梁婆把两蛇皮袋的东西分类扔塑料堆里,“那看不出来。后来跟老支书的侄女好上了,摆了喜酒,结果半年时间不到,人不见了。”

“港城仔跟老支书侄女结婚了?”

梁婆低声说:“肚子里有货了嘛,不摆酒怎么办?港城仔没有户口,领不了证。”

叶昭再看了一眼港城仔的照片,脑子微炸,她想起来港城仔像谁了,像曾祥。

“老支书的侄女不会是曾二巧吧?”

“你怎么知道?”

所以,曾祥是港城仔和曾二巧的儿子。

叶昭闻到了一丝狗血剧情的味道。

金静之跟叶定国未婚生下原主,他们本来感情就不好,所以金静之生下孩子后不知是受了刺激,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她选择跟港城仔私奔了。

至于金静之和港城仔什么时候产生的私情,目前不可而知。

如果是这样,能顺利找到金静之的可能性提高了。

又好像哪里不对劲,她总觉得梁婆口中的金静之跟苏叔叔何阿姨形容的都不一样,很矛盾。

叶昭帮着梁婆把外面的破烂搬进来,问:“这么多年,港城仔没来找过他儿子?”

梁婆摆摆手:“搞不清,有人说来找过,之前还把他儿子接去港城呆了几年。但又有人说,接曾二巧儿子去港城的,是她家亲戚,不是她男人。我想也是,如果孩子被她男人接走了,怎么可能还回来?在港城那富贵地方呆着不好?曾二巧那个人什么都不愿意说,也没人敢问她呀。”

“为什么村里人都怕曾二巧?”

梁婆看叶昭在帮忙干活,不免又多说了几句,“曾二巧的爸以前是学拳的,一根手指头可以碎一块砖,很厉害的,她家是大曾家嘛,这一带没人敢惹他们。现在算是好多了,现在外地人多,谁还管你以前厉不厉害。是吧?”

叶昭大概明白了。

“阿婆,怎么就你一个人在这儿收破烂?”

梁婆摇了摇头:“命苦啊。我老头子走了后,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没人可以指望啊。”

“你孩子呢?”

“逃港了。”

“没回来看过你?”

梁婆冷冷哼了一声,“娶了一个港城婆娘,谁还记得你这个乡下妈呀。”

叶昭无奈笑了笑,如果梁婆儿子知道未来这些土地价值至少上亿,那肯定连滚带爬回来伺候老娘。有些人就是这么现实和冷血,哪怕是面对至亲骨肉也是如此。

帮阿婆把东西都整理了一遍,叶昭给了她40元,把照片买过来了。

回家路上经过菜市场,刚好遇到巧姨在买菜,叶昭就停下自行车叫了她一声。

巧姨在海鲜摊上挑海鲜呢,她回头看见叶昭,笑道:“你怎么骑了哑巴的破自行车?”

“我跟富贵叔叔借的。”

“喜欢吃螃蟹吗?”

“喜欢。”

卖海鲜的大叔一看就是附近的渔民,晒得黝黑黝黑的,这个年代没有打氧机,摆在外面的海虾和花蟹上岸就挂掉了,但也还算新鲜。

“靓姨,花蟹刚上岸的,你要便宜点给你。”

要吃就吃好的,吃新鲜的,巧姨指了指竹篓里活着的青蟹,“这几个是膏蟹还是肉蟹?”

“膏蟹,满黄膏蟹。”

“那就都要了吧。”

“靓姨识货!吃蟹就要吃膏蟹!”

“膏蟹算什么,还是黄油蟹好吃,下次要有黄油蟹,你给我留着,我家就在路口第二家,你直接送过来。”

“好咧。”海鲜大叔拿出秤杆准备秤螃蟹,他问巧姨,“这是你女儿呀?好靓女喔。”

巧姨微微得意笑着没回答。

买了膏蟹,又去买姜葱和青菜,两个人边走边聊着。

回到家,叶昭在厨房帮忙摘菜,巧姨把膏蟹杀了,一半清蒸,一半姜葱炒蟹。

“少了小琴的口粮,你也不用给我伙食费了,我在家教费里扣掉就行。”

叶昭点头:“巧姨,你安排,你对我太好了。”

“这算什么对你好?我还是要收你伙食费的。”说着巧姨哈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