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搬出知青点【二更】(第2/2页)

周博远不动声色地成了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

郭村长和李会计心中对他的态度很满意。

郭村长道:“不用麻烦。明天就要正式上工了,我和李会计过来给你们分配工作。”

周博远道:“是,我们一定听从村里的安排。”

从九月份开始,就是收获的季节。红薯、玉米、大豆、花生等相继成熟,都需要人工去收拾。考虑到知青们是城里人,担心他们没有经验把红薯和花生给刨坏了,接下来的几天,所有知青都被安排去玉米地和大豆田里干活。等以后上手了可以再安排他们挖红薯和刨花生。女知青们干一天初定计八个工分,男知青们因为体力上的优势,初定十个工分。但如果一直干的比大多数劳动力差,会酌情减低工分。

这让知青们都有一种紧迫感。

这种状态正是村长和会计满意的。他们不指望知青们能为村里做多大贡献,但至少不能让他们拖后腿。

临走之前,村长嘱咐道:“明天开始,听到第一遍钟声就要出门,第二遍钟声响还没到地里头的,就要扣工分了。”

“我们知道了,辛苦村长和会计跑一趟,这点花生米请家里的小娃娃吃。”周博远把不知道什么时候装好的两纸袋的花生米分别塞给村长和会计。

村长和会计都不收。

“快拿回去,你们也不容易。”

周博远坚持让他们收下,他们只好收下。

甄帅道:“我和行督去送送村长和会计。”

其他人知道他们是要谈搬出去的事,不好阻拦。

“郭村长、李会计,我想向你们打听一件事。”

“什么事?”郭村长问。

李会计话很少,不怎么说话,此时也没开口。

甄帅掏出一盒烟,给二人都递了一支,“是这样的,我和行督饭量都很大,和其他人一起吃饭,实在不方便,吃少了,亏待了自己的胃,吃多了,是占了其他人的便宜。但如果单独开伙的话,又要多费柴禾和油盐酱醋。所以我和行督打算搬出去住,单独开伙。这不,想跟您二位打听一下,村里有没有空的房子,或者有没有人出租房子?当然,我们也不能占村里人的便宜,可以出点粮食或者其他东西当做房租。”

郭村长和李会计都没怀疑他的话。甄帅饭量大不大他们不知道,但从沈行督能轻轻松松将一头近千斤重的牛按得不能动弹能看出他的力气很大,力气大的人饭量肯定大。

郭村长想了想,“村里没有空房子了。有一户人家可能有多余的房子,具体的,李会计更清楚。”

“李会计,您能说说吗?”甄帅心里升起希望。

李会计没有为难他,“那一户是我二伯家,两个儿子都在县城居住,半个院子就空了下来。至于他租不租,你们可以自己去问下。”他给甄帅指了路。

甄帅忙向二人道了谢,目送他们走远后,和沈行督过去拜访,敲开门后,说明来意。

李会计的二伯叫李大刚,说话很直接,“可以租,不过,肯定不能让你们白住。你们可以看下,里面有桌椅板凳和床,厨房里也有灶台和碗橱。”

李大刚有两个儿子,所以在他们成年后把一个大院子给分成了两个院子,计划是分别给两个儿子住。没想到两个儿子都有出息,混到了县城里,房子就这么搁置了,他们只在春节的时候才回来住两天。

甄帅看了房子,非常满意。因为中间是用两米多高的院墙隔开的,就成了一个独立的院落,有一个堂屋,两个房间,厨房在院子的角落,紧挨着其中一个房间,结构设计得不错,从堂屋到厨房有屋檐防雨,在院门旁边还有一个小房间,里面可以放置一些杂物,比如农具、柴禾等。

甄帅和沈行督两人住足够。

和李二爷爷谈妥之后,两人回知青点搬东西。

其他知青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快,沉默地看着他们收拾东西,心情都有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