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3页)

宋晋源呼吸一窒,不由流露出了一丝苦笑。

陛下这是告诉他这两个若是再失误,那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想来今天召他进宫之前,陛下也早就知道民学进程怎么样了,召他进宫的目的也是为了书籍和教书先生名单。

“是,臣已经拟好书目与名单,明日待陛下过目。”

……

到了第二天,民学之事也正式在朝堂上被提出。

这事在朝堂上掀起的震动和争执反对暂且不说,安临既然是做完了全部的准备才把民学的事在朝堂上拿出来,就没有给过任何人反对的机会。

她目光在朝臣中一扫,就知道谁会反对,谁会同意,直接点了寒门与农家出身的臣子来负责这件事,以许久未见的强硬把反对的人给压了下去。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安临还直接任祁冬寒为督查,负责监督民学落实过程中官员是否有失职。

就这样,民学与运河几乎是前后脚启动。

都赶在了今年农闲时。

不过在确定下来了挖运河和办民学这两件事之后,国库的支出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根据满山堰的预计长度,挖着一条运河大概得花费五百万的银子,民学如果只是建造学堂的话,就算二府三洲十九县总共需要建造四十多个民学学堂,花费其实也就两百来万,但是后续真正花钱花得多的,是对民学的补贴。

想要让百姓们都愿意把孩子无论男女都送到学校里读书,光是说远的好处对于百姓是没用的,因为更多的百姓是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的,他们最先看到的还是眼前的好处,所以民学得有免费的食堂,给贫苦人家减轻养孩子的压力,这一项政策要长久进行,所花费的银子就不会少于三百万。

不算不知道,这一算花费,整个国家的大家长不禁发出了回归贫穷的感叹,“养孩子真的好花钱啊。”

而且要养得好,营养也都得跟上,肉蛋奶就少不了。好在去年的时候就把家禽家畜都发下去了,今年鸡鸭的数量怎么也能翻一倍,距离百姓可以随便吃鸡蛋也用不了太久。

“信竹,所以你一定要帮朕好好督查啊,不管是谁但敢贪污一点东西,直接给朕砍了!”临行前,安临好好跟祁冬寒交待了一番,“民学是重中之重,宣国能否强大就看民学能不能办好了。”

“臣明白的。”祁冬寒郑重点头,面上多有沉稳,但是眼神中仍有着张扬的火焰,他与安临对视一眼,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来,“臣知道陛下任我为督查是为了什么,民学伤害的是乡绅世家的利益,不管在何处建立民学都会得到乡绅世家的阻拦,跳得厉害的我就直接给你办了,给国库弄点银子回来花花!”

说着飞快地眨了一下眼睛,就像少年人对暗号做坏事一样,表示接收到了安临的暗示,顺便伴有[我做事你放心.jpg][挑有钱的开刀是吧.jpg]这样的表情。

安临:其实朕也不是这个意思,不过……

[宣明帝肯定的大拇指.jpg]

建立民学顺便超额完成,搞点附加品当然也是极好的。

“还是信竹你最懂朕。”

*

永辰二年的夏季,是格外忙碌的一个农闲。

对于百姓来说,每年夏季但凡有劳役,都总是最难捱的,大多还代表着他们要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服劳役,秋季农忙不一定能准时回来还是少的,稍有意外可能就死在了路上或是服劳役的过程中。

但是今年的劳役似乎格外不同。

因着是在满山一带挖掘运河,所以这次服劳役的也主要是满山一带的人,满山允城附近有一户农家,前些年家里的男主人出了意外死了,现在家里只有一对老人,女主人和一对儿女,衙役上门要的时候只有一老翁可以服劳役。

这年纪的老人若是去服劳役,基本就相当于是有去无回了。

这对于一家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塌了一样的消息,小孙女和小孙子向来亲近老翁,已经知了事,知道老翁要被带走的时候抱着老翁的腿哭声阵阵,儿媳犹豫许久,咬牙拿了家里仅剩的几两钱塞给衙役,“官爷,这是代役金,还请官爷网开一面,我爹腿脚实在不便……”

衙役挡开这递来的钱,往门里看了一眼,“我还没说完,你家要是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就不用服役了,把钱收回去,现在不收这代役金。”

这家人都十分惊讶,“不用服役……这是真的吗?可是之前不是……”

“今年跟往年不一样。陛下下了令,不可强征劳役,而且今年的劳役说是劳役,其实是要给工钱的。”这个衙役其实也不懂今年为什么突然就变了,但是这些命令是钦差从琼安带来的,他也只是老实地按照钦差给他们衙门吩咐下来的话做事罢了。

说完话的衙役离开这一家去下一家,这家人面面相觑站了一会儿后,眼见着衙役是真的走了,这才松了一口气下来,继续去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