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奋起直追

皇城太液池之中,一艘艘车轮舸正轮流靠上码头,数万禁军将士已然排成了数条长龙,卸货的场景简直壮观无比。

一桶桶橡胶和一块块铜锭就如同流水般的从船上传下来,很快就被传到了早已废弃的万寿宫遗址所在区域。

这会儿万寿宫的废墟早已被清空,巨大的空地上橡胶桶和铜锭都已经堆积如山了。

这一下,大明总算有足够的橡胶和铜来打造战船战舰和火枪火炮等武器装备了。

所以,泰昌决定,直接把天津三卫的屯田驻地全部收回来,在海河两岸建造各种打造武器装备的工厂,包括造船厂、铸炮厂、造枪厂等等。

还有包括工部在京城的盔甲厂、战车厂、戎装厂、王恭厂等等,全部都搬过去!

然后,召集大明所有与制造武器装备相关的匠户,疯狂制造武器装备!

至于原本天津三卫的屯卫军户,反正加起来也就不到两万户,最多也就十来万人,直接其中的青壮挑选出来,整编操练一下,变成各大工厂的守卫,给他们发足够的粮饷就行了。

还有剩下的老弱妇孺其实也不会闲着,只要这边的工厂开建,他们有的是活计干,哪怕随便找点活干肯定也比原来种地要强。

文华殿议事堂中,他刚把这空前的规划介绍完,一众朝廷重臣已然目瞪口呆。

他们着实没想到,皇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大家来商议这个。

工部所以制造武器装备的工厂全部搬到天津三卫那边去!

召集大明所有相关匠户前来制造武器装备!

在海河沿岸建造各种超大型工厂!

说实话,历朝历代都没这么干过。

开玩笑呢,哪个朝代有这么多钱粮来办这么大的事!

一众朝廷重臣愣了好一阵,工部尚书毕懋康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真要把所有相关匠户全召集过来,微臣大概估算了一下,相关匠户五十万都不止啊,如果再加上他们的家眷,那起码是一百多万甚至两百万人啊!”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能召集过来的全召集过来,人越多越好。”

这会儿正是奋起直追之时,自然要全力以赴,要磨磨唧唧慢慢来,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赶超欧陆诸国呢。

时不我待啊!

欧陆诸国都已经迅猛发展两百余年了,大明要想尽快赶超那就得不走寻常路。

所以,他才提出这么个疯狂的计划来。

毕懋康闻言,却是咋舌道:“皇上三思啊,将近两百万人啊,一个月光是粮食最少都要消耗上百万石啊!我们召集他们过来,总不能让他们饿肚子吧?还有,现在的匠户都是缴纳税银冲抵劳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免费征召了,召集匠户干活,那都是要给工钱的,五十余万匠户,一个月得开多少工钱啊!”

工钱不是问题,这会儿大明钱庄的收入再加上太仓港的关税,一个月一百万两都不止了,而且这两项还会不断增长。

也就是说,工钱内库的收入都能轻松承担,国库的税赋都不用动。

问题就是这个粮食,要真让人家吃饱,一个月一百万石估计还不够,也就是说,一年下来,一千二百万石都不够!

这会儿朝廷一年的田赋收入才多少,就算全换成粮食也只有一千四百万石左右啊,而且,还有九百多万石要用来支付宗藩禄米。

看样子,唯有对宗藩下手了。

这些蛀虫,大明养了他们两百多年,是该付出点代价了。

想到这里,泰昌果断道:“工钱不是问题,粮食朕会想办法的,你只管把他们召集过来干活便成。”

呃,好吧。

毕懋康无语。

皇上既然说钱粮都没有问题了,那还能有什么问题?

兵部尚书卢象升紧接着小心的问道:“皇上,军中专门打造武器装备的匠户也不少啊,起码有几万户,拖家带口的加起来最少也有二三十万人口啊,真要全召集过来吗?”

要,当然要!

这些专门打造武器装备的军户肯定比民间的匠户还厉害,人家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啊,当然要召集过来。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都召集过来吧,人越多越好。我们现在不能心疼这点投入,现在投入的越多,将来收益就会越大,反之,如果现在还不投入,将来恐怕不但没收益,还要吃亏!”

好吧。

卢象升只能拱手道:“微臣明白。”

内阁首辅徐光启一看皇上已然下定决心这么搞,连忙拱手提醒道:“皇上,我们也不能一把将所有匠户全招过来吧?毕竟,把人招过来总得有地方住,两百余万人京城这么大的地方都住不下啊!这么大的城池肯定不是一两年能修建好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定个规划下来,先建那个工厂,再建那个工厂,等工厂建得差不多了,匠户也有地方住了,再一批批召集匠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