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3页)

陈敬宗:……

“看赤壁就看赤壁,跟周郎有什么关系?”沉默片刻,陈敬宗挑刺道,“但凡我少读点书,还以为你养了个叫周郎的男宠。”

朝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华阳把用过的巾子交给朝云,斜着陈敬宗道:“据说周郎容貌俊美、雅量高致,如此文武兼备的风流人物,他真愿意给我做男宠,还有你什么事。”

陈敬宗嗤笑:“风流人物,还不是三十多岁就死了,你真嫁了他,也得像小乔一样守寡。”

华阳:……

朝云笑道:“公主听不出来吗,驸马吃味了。”

华阳仔细观察陈敬宗,不至于吧,一个死了一千多年的古人,也值得他计较?

陈敬宗若无其事地喝口茶,对她道:“既然你想留在这边,由我跟吏部说吧,那边应该也会请示皇上。”

华阳点点头:“也行。”

陈敬宗:“我去写文书。”

华阳就看着他朝改做书房的西厢房走去,要进门时突然方向一改,很快出了四宜堂。

朝云疑惑道:“驸马要去哪?”

华阳竟然也毫无头绪。

主宅通往西院这边有道月亮门,月亮门旁边就是一条长长的游廊,连通三兄弟的院子。

陈伯宗、陈孝宗告别父亲回来,跨过月亮门,就见老四坐在游廊,双手垫在脑后靠着柱子,眼睛闭着,不知在想什么。

陈孝宗咳了咳。

陈敬宗睁开眼睛,等两人走近了,他问:“吏部那边,你们准备怎么说?”

陈孝宗看眼兄长,道:“我与大哥商量好了,决定请吏部给我们安排陵州府的空缺,四弟你不一样,公主急着回京,你安心回去就是,二老这边有我们照顾,你无须牵挂。”

他们都理解四弟,换成他们娶了公主,也得以公主的喜好优先,除非家里没有其他兄弟奉养父母。

陈敬宗笑了下:“我原本也这么想,可公主说了,百善孝为先,要跟我留下来,等着跟二老一起回京。”

陈孝宗一脸错愕,公主看起来高高在上,竟然如此善解人意?

陈伯宗看眼四宜堂的方向,道:“公主如此贤淑,是我们陈家的福分。”

陈敬宗没告诉兄长,公主一心惦记着周郎呢!

“你们现在就去写文书?”陈敬宗站了起来,明明年纪最小,才二十一岁,却比两个已为人父的哥哥都要高一些。

二人颔首。

陈敬宗对长兄道:“我有事请教大哥,去你那边的书房说吧。”

陈伯宗微微诧异,随即带着四弟走了。

观鹤堂,俞秀听闻丈夫回来了,本想放下手中的针线,透过窗户瞧见小叔子也来了,高大英武气势凛然,俞秀咬咬唇,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

陈伯宗吩咐丫鬟备茶,直接带着四弟去了书房。

“何事?”他问。

陈敬宗:“没事,你写文书吧,写完我照着抄一份。”

陈伯宗:……

陈敬宗径自提了一把椅子放到书桌旁,见大哥神色严肃要训斥自己,陈敬宗无奈道:“请留在陵州,肯定要论一番孝道,或许还要引经据典,我要是有那么多墨水,我也去考状元了。大哥若不肯帮忙,那我随便写一封,反正我脸皮厚,就算吏部要拿去给皇上过目,我也不在乎。”

陈伯宗:……

四弟不怕丢人,陈家丢不起这个人。

陈伯宗面无表情地坐到椅子上,见老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将砚台推了过去:“研墨。”

陈敬宗知道兄长非要给自己找点事做,不甚在意地拿起墨条,往砚台里倒点水,这就咔嚓咔嚓地摩了起来。

陈伯宗皱起眉头。

陈敬宗见了,莫名想起华阳,他穿着外袍要坐她的蜀锦褥面上,她也是这种嫌弃样。

毕竟有求于人,陈敬宗放松了力道,想象这墨条是华阳的凝脂嫩肉,慢慢捻动,倒也颇为得趣。

陈伯宗没理他,垂眸思索片刻,铺开一张寻常书信用纸,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笔,沾墨写了起来。

昔日骑马游街的状元郎,如今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依然风度翩翩,且越发从容内敛。

小丫鬟送了茶水过来,临走前还偷偷瞥了家主一眼。

陈伯宗专心写文书没有察觉,陈敬宗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女人,真就都喜欢书卷气的男人?同样是三国时的英雄人物,华阳怎么只夸周郎,不夸关张?

他一边磨墨一边胡思乱想,陈伯宗洋洋洒洒几行字,写完了。

陈敬宗就要拿纸抄写。

陈伯宗看不得他在自己面前作弊,道:“拿回去抄,不用还了,我另写一封。”

兄弟俩写一样的内容,吏部官员又不是傻子。

陈敬宗转过弯来,等墨迹干了,他笑着折叠起来,收进怀里。

回到四宜堂,陈敬宗直奔书房,并且落下门闩,一副不容打扰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