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谎话精!

他都不知道里头这位姓甚名谁,那天,分明是闻着了她身上的蔷薇水味儿,留神看了一眼。想着唐二那土包子没用过,随口吩咐芸香给她挑一瓶。

常宁跟在后边笑得打鸣:“尤姐姐也没说错嘛,可不就是一面之缘么。还不是二哥好色,冲着人家背影笑不停当。”

晏少昰顿住步,眉眼沉峻:“我不留这儿用膳了。与母后说,今年我无心娶妻,下个月还要去南边走一趟,办父皇交托的差事,回来时就要到年尾了,相看的事儿明年再说罢。”

常宁满口答应:“行,行!明日复明日,一年又一年,大皇兄孙子遍地跑的时候,正好给你做压床童子。”

晏少昰:“……”

一张嘴,话全窒在喉咙口了。他警厉地盯一眼常宁,可这丫头一点不怕他,只得撩袍走了。

他从坤宁宫出来忘了乘轿,一路行到宫门口,两侧金吾卫如草穗见风一级级低头。绵延至东西、看不着头的巍峨红墙阻了视线,晏少昰才慢慢收拢心神。

廿一两步追上来,眉眼里裹着点笑:“殿下,二姑娘去工部当值了,今儿头一天。”

晏少昰点头未作声,钻进马车,在车上吹着冰鉴的凉气,看了五页书,喝了两杯茶,落尽了身上的汗。

他才纡尊降贵道:“去瞧瞧罢。”

马车从午门深长的甬道出去,沿着东头直行一刻钟,工部便在眼前了。

这地界车马喧嚣,官员车制卡得不严,赶车的马从单骑到三骑、车篷从麻绸到云锦都有,给官员分出个寒与贵来。

晏少昰一路穿门过院,道两旁的品官小吏都退到路边行礼。有人迎上来且才出声,被他抬手喝止:“不必通传,我自个儿进去。”

工部他不常来,却知道袁先生的院子是哪一间,院名“四方地物”,是个专门画省府州道和山泽舆图的院。

简略的舆图一张桌子能摆得下,最大最详细的舆图长宽两丈,是放不到桌上的,得铺在地上画,撰图师傅要换上干净衣裳,穿上簇新的白袜,跪伏在地上画。画一寸,膝底下跪着的蒲团随着人走一寸,很费力气。

袁家的老先生年纪大了,没个好腰,唐二这个岁数么,腰腿麻利的,大概堪用很多年。

晏少昰唇角挟了笑。

老远瞧见四方地物院前围了一圈人,院门大敞着,一群青衣绿袍的小吏目伸长脖子,抄着手看热闹,把进门的道儿挡得严严实实。

廿一斥道:“不在各院当值,都围这儿做什么!速速散去!”

众人被他轰走,清出了一条路,露出满院的狼藉来。

院子里,地上没铺舆图,而是铺了一地蜡模,满地白汪汪的石膏粉,乍一眼分不清哪个是人。

晏少昰奔着那道最矮的身影瞧。

唐荼荼今早才上身的官袍已经不见了,罩了一身不知道谁的粗麻布衣,半蹲着,衣摆拖在地上。

一条方巾裹住了半张脸,头发也缠裹着,手上戴着胶皮手套,通身上下只露出两只眼睛来——她跟裴家两位先生一起,拿石膏和泥、拿抹泥铲子砌砖头。

满院的白灰如雪籽,纷纷扬扬啊。

晏少昰额角青筋蹦得欢快,想踢走她的心都有了——好好的工部!她来了一天!就祸祸得不成样子了!

唐荼荼带着几个杂役做活,两位裴先生半躬着腰仔细瞧。

她语速没往常快,手上分着心,说话有点赘嗦。

“抹的时候要一层层抹匀,不然容易开裂……你们一般用的是铁模子,那模具不适合烧铸小件,咱们试一个失蜡法。”

“把生石膏先煅烧,再磨细成粉,这就变成了建筑石膏。石膏耐烧,硬度也合适,也能拿来重复多次地烧小件模型,比铁模子好操作。”

裴先生问:“拿什么烧?”

唐荼荼:“随便一个砖窑厂、瓷器厂,什么都行,石膏凝固即定型,烧只是为了融化里边的原蜡模,把蜡烧熔了倒出来脱模,以后再做金属小件,只要往里边灌注熔液就行了。”

她像小孩玩泥巴似的玩得带劲,把一团团黏浆砌成了砖,几个杂役加一块都没她手速快。

一扭头,唐荼荼两只眼亮起来:“殿下,你怎么来啦?”

裴家几位先生连忙上来见礼,各个面粉缸里爬出来似的,一凑近,晏少昰就鼻子发痒。

可两位裴先生是长辈,晏少昰只得闭着气勉强见了一礼:“诸位去洗漱罢。”

裴家先生走了,院里杂役也不敢呆,贴着墙角走了个干净,转眼就剩唐荼荼一个了。

“哎这群人,都不收拾。”唐荼荼没法,扶着腰站起来,拿了把大笤帚扫满地的白灰,方巾底下的声音朦朦的:“殿下去隔壁院儿等我。”

晏少昰脚下没动,眉沉沉覆眼,他盯着她这一身异域装束瞧,像极了一身白袍裹到脚的大食人,无一处顺眼,又因她这一身灰头土脸而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