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4页)

上辈子她虽然不缺吃喝,但是徐霜是进城给他师父送过粮食的,那老头提前没囤粮,还以为缺粮就是一小会儿,结果坐蜡了。徐霜送粮时候,她跟着来过县城,偶然知道县城的玉米面能卖到两毛多,甚至多的还能上三毛。

她心动的厉害,拼命的劝徐霜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卖,徐霜却理都不理,只说倒粮食要遭报应。

报应?王玲玲呸了一口,屁的报应!

放着大笔的钱不挣,真是有毛病。

她这次拿出来了四十块钱凑份子,李家则是把家底子拿出来了,凑了一百多。

这点粮食买粗粮能买上一千斤多,虽然并不算太多,但倒倒手就能三四倍。

怎么能不叫人心动?

天气热,王玲玲的心更热。

她听到李青左一个担心,右一个害怕的,她就不耐烦听!

“我说姐夫,你好歹也是个男的,咋能连这个魄力都没有?瞻前顾后的,还想赚大钱?”

王玲玲说话是一点脸都不给别人留,殊不知这句“好歹也是个男的”,听在李青耳朵里格外刺耳。

李青不自在的动了下身子:“可这也太多了。”

王玲玲连着来城里好多天,买回去的粮食堆的都吓人了。

王玲玲:“哎呀,又没叫你花钱,姐夫你就是小气。你看你妈,这把岁数了还能博呢。”

事实上,王玲玲只是给李老太算了笔账,李老太就已经不知道西东了。

一百多投出去,马上就能拿回来三百多,这种好事,李老太当然是一万个愿意。

反倒是李家其他人有些吃不准,不敢下手。

不过王萍萍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许是因为自己不能生了,王萍萍巴不得靠着别的在婆家站稳脚跟。

王玲玲提议的倒粮食,对王萍萍来说就是个巨大的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王玲玲能让李家一下子挣个几百块,那自己好歹在几个妯娌面前也能挺直腰板了。

就算没儿子又怎样,她妹妹是个能干的!

就算是娘家那头出了事,有玲玲在,她也一样能扬眉吐气!

说起来,王萍萍这个女儿也是够,王永顺和李春娟纷纷出事,她听说消息之后连娘家都不敢回去,至于王耀宗和王永顺坐班房和去劳改,她别说送了,连准备包袱都没有。

知道内情的人,谁不说王家生养的这两个女儿都冷心冷肺。

不管怎样,那到底是亲爹,这些年王永顺也没苛待她们,一朝落难,竟然连个面都不露,也是叫人寒心。

王萍萍上蹿下跳,提议自己和男人两个帮着王玲玲去收粮食,态度积极的不行。于是李家最终也就统一了意见。

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大挣一笔。

看王玲玲这么说,李青也就不再说话了。

两个人推着车子往回走,走没多远就看见纠察队的,可把王玲玲给吓坏了,俩人提心吊胆,绕了好大一圈才走上大路。

回去的路上还是腿着,因为王玲玲买的太多,两个背篓就已经把车子坠的不轻,李青身上还背了一个。没走多远,李青就有点扛不住了,他喊王玲玲推车子。

王玲玲又在心里骂了一句太监男,但就俩人,她再不情愿也只能接过来,两人就这么一换一个的把三篓粮食推回了家。

李青卸下粮食就直奔里屋去喝水,王萍萍送走王玲玲,回来了就被李老太喊住。

“老三家的!你去做饭!做个白面条。”

王萍萍连忙应了一声,去灶房里一转,跟李老太汇报:“娘,咱家里没白面了啊!”

李老太顿觉晦气,这个儿媳实在是不聪明:“你睁眼瞎啊!厢房里不是有?非得叫我把着你的手去舀?”

王萍萍手往后一缩,想说那是王玲玲买回来准备卖的粮食。这都是要换钱的,再说了两家合买的粮食,咋能真当自家的吃?

可迟疑了片刻,李老太已经又催上了:“赶紧的!一会儿家里人都回来吃饭了!”

王萍萍只好咽下满心的委屈,揣着葫芦瓢和面盆去舀面。

这个时候,李英却跟着她钻进了厢房,颐指气使:“嫂子,你也太小气了,做面条咋就只舀这点?多舀点,晚上做个宽面条。”

王萍萍只好又舀了一大瓢。

李英盯着嫂子舀了面,这才哼着小曲去李老太屋里。

“娘,幸亏我过去了,不然嫂子小眉小眼的,咱今晚上估计吃的就是稀汤面了。”

李英把刚才的情形说给李老太听,李老太呸了一口,翻出个白眼:“这不下蛋的小娼妇,净是上不了台面的货!”

李老太可不觉得自己吃要卖的粮食有什么错,她家这才几口人?就是吃点又能吃多少?再说了,她掏了钱的,咋就不能给家里改善伙食?她决定了,最近一直到麦收,她家就都吃白面!好好的给家里的小的们都补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