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李大团长很生气,邱胖子的新想法!(第2/4页)

“这难道是他们自己造的?!”

史密斯先生再次震惊了。

这种吨位的货轮,大英帝国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制造出来。

“难怪会派我们过来。”

那位老船长喃喃自语,眼神也逐渐亮起。

据他所知,这个国家当前十分缺乏技术人员,给国外技术工人的工资非常高,这让这位老船长心里多了一份期待——说不定能在这里赚一点钱,然后回国养老。

“聪明啊。”

盯着那艘船,老船长突然拍了拍大腿,大声说道:

“用了这些箱子,卸货和装货就能快很多了”

……

“五万吨级集装箱船长城号已经抵达巨港。”

赵家裕,赵刚收到了来自运输部门的消息。

根据地第一艘远洋货轮,从沪市出发前往巨港的长城号,已经抵达了目的地,并开始装载货物。

“那边的基础设施都安排好了吧?”

赵刚问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地的发展建设已经步入正轨,基础的架子已经搭建完毕。

铁路,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网规划已经完成,核心工业区选址,水库水电厂,火电厂等都规划完成,剩下的就是水磨工夫,交给建设大队各分队开工即可。

为了加强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经过陈老板提醒,以及和十几位大师傅经过半年的讨论研究后,赵刚将建设大队分为近百个建设分局,实行统一调配管理监督的同时,引入商业竞争机制,实行招标与考核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也促进的工人的积极性,加速了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后世那套先进而成熟的国企制度。

之后。

他开始着手搭建海外运输体系,以及重构国内运输体系,以支持即将开始的根据地大建设,大生产,促进根据地彻底进入现代化。

之前太过于依赖陈老板,这不好。

不管啥事,还是得靠自己。

毕竟,仓库这种过于先进的东西,哪怕给了技术,甚至是对应生产设备,自己这边两百年之内也别想建造出来,差的太多了。

以前没办法,现在有能力了,自然得开始全面发展自己。

“一台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已经在巨港组装完毕,经过调试,可以投入使用,一同运输过去的还有三台跨车,能满足需求。”

“就是时间会长一点。”

汇报的干事回答。

依旧是老问题,设备都有,问题是技术人员不够。

全根据地的航运人才集合起来,也才满足了沪市一个大型港口的运转,其中几台龙门起重机甚至由大师傅操控,属实浪费,但没办法。

集装箱是新体系,会的人太少了。

倒是巨港的那台,师由自己的师傅操控,刚培训出来的。

“不急。”

赵刚满意一笑。

因为有陈老板,所以根据地什么资源都不缺,不管是铁矿石,石油,还是橡胶,铜矿,仓库里几乎要多少有多少,但还是那句话。

不能过度依靠别人。

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将原材料从矿山直至最后产品的全过程。

但自家的情况摆在这里,哪怕经过了扫盲,当前,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都还是半文盲,干干苦力还行,技术工种就别想了。

所以只能集中力量,攻坚一些项目,慢慢培养人才,积累经验,等今后人才够了,再全部自己来。

赵政委选择的是卡车。

也就是根据地内漫山遍野跑的第二代卡车。

比起一代的十轮大卡,二代卡车有了多种变种,四轮,六轮,八轮,十轮,甚至更多,马力也才从一百到五百不等,对应的变种卡车,客运,自卸,牵引,拖挂,坦克牵引车。

当然,卡车是数万个零件组合体,几乎涉及了一大半的工业体系,是现代工业的结晶,能全部自己独立生产的国家世界上也没有几个,至于能生产高技术质量卡车的国家,更是少得可怜。

赵政委选择先从轮胎开始。

这都货轮主要是去运输天然橡胶回国的,当然,五万吨天然橡胶不可能,还会顺便会带回一些锡,珍贵木材,棕榈油等。

去年就开始建设的轮胎厂已经建设完成,橡胶处理到最后制造轮胎一应俱全,工人也培训了一些,缺乏的可以靠国外技术人员弥补,那种先进的子午线轮胎技术也被自家的技术人员吃透,开始逐步投入生产。

轮胎厂被命名为昆仑轮胎。

目前轮胎厂正在为根据地自产的拖拉机制造轮胎。

虽然有五十个大师傅全程指导监督,有超先进的技术,但开工已经一个多月了,昆仑轮胎制造的拖拉机轮胎质量上依旧不太行,仅仅比国际先进水平强一些,远远比不上陈老板提供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