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目标:关岛!

东线,某阵地。

遍地的弹坑,坑坑洼洼的战壕,满地的尸骸,以及还未消散的硝烟和燃烧的阵地,说明这个阵地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血战。

“呸……”

一位步兵团团长从倒塌的战壕中钻出来,吐出嘴里的泥土,然后看了看阵地前遗留的三辆敌人坦克,再看了看手里的‘国外先进火箭筒’,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开战之前。

在得到这种武器的时候,不仅仅是他们团,甚至全军都喜出望外。

一百米有效射程,一百五十米最大射程,在一百米距离也能达到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穿甲深度——这意味着步兵终于有一种有效的可以对付敌人坦克的武器了。

再也不需要顶着机枪冲到坦克附近投掷反坦克手雷。

开战之初。

实战证明,这种据说是民国人发明,美国人制造的火箭筒确实厉害,对步兵反坦克有决定性的提升,大量德国人的坦克被轻步兵击毁,甚至是直接正面击毁。

但仅仅几天之后,敌人就反应过来,开始给坦克前面加装履带,沙袋,使得火箭弹正面射击几乎失去作用。于是他们只能冒险靠近五十米甚至更近,去射击敌人坦克履带或者攻击侧翼。

五十米的距离,危险是一百米的三倍以上。

部队伤亡大增不说,战果也快速下降,火箭筒本来精确度就低,在战场上想要精确射击更是难上加难,哪怕是老兵也很难命中履带。

至于侧翼,机会很少。

但总的来说其实还行。

远比以前使用反坦克手雷安全多了。

只可惜,后续德国人再次加强了坦克防御,侧翼也装上了栅栏,使得火箭筒效果大降,想要摧毁一辆坦克,只能二三十米距离对着履带或者没有加强防护的位置射击。

难度增加好几倍。

或者说,遇到那种没有改装的坦克,但极少,只有少部分仆从军才有这种情况。

部队伤亡再次剧增,不过,还是反坦克手雷好用。

但效果大不如前了。

“希望有新的反坦克武器吧,最少掉几门反坦克炮来啊。”

团长心里默默祈祷。

他已经多次打报告,向师部反应需要新的反坦克武器,敌人的坦克太多了,补充的也快,单靠火箭筒实在是撑不住了。

他一个团,坚守阵地两天,减员直接过半,而这在全师是比较低的损失。

敌人的坦克实在是太难对付了,数量比己方还多很多。

反坦克,火箭筒只能是补充,或者对付复杂地形机枪掩体倒是很有效果,正规战斗,还是需要反坦克炮或者坦克等武器对抗坦克,

“师长命令我们后退。”

就在团长准备重整阵地,迎接德国鬼子第五轮进攻的时候,后方一个通讯兵跑了过来。

“是。”

团长大松了一口气,立刻组织部队撤退。

……

“考虑到运输问题。”

与此同时。

平安县,会客旅社内,一位斯拉夫将军正在和一同前来的部下商量:

“我们此次优先购买一批反坦克火炮,外加反坦克炮弹,也最快的速度运输到部队手中。”

这次前往平安县的大部分都是一线部队出来的。

这群人非常清楚,因为后方工厂遭遇持续半个也的大轰炸,几十万吨炸弹落下来,工厂损失惨重,生产能力大降,运输能力也降低。

自己部队如今什么都缺。

需要飞机,需要坦克,需要大炮,需要炮弹,需要运输后勤车辆,甚至连机枪,子弹,手枪,部队都严重不足,但如果是最迫切需要的——是反坦克武器。

战局之所以如此糜烂,最大的因素是敌人强大的坦克部队。

去年六月份之前,包括几年前德国人巴巴罗萨计划进攻之初,以及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其实总的来说,坦克方面,是自己这边占据优势。

诚然。

德国人五号豹式坦克,六号虎式坦克很强,技术先进,火炮穿甲能力强。

但数量劣势太大,可靠性严重不足,后勤维修困难,对于东线的环境很难适应,使得其性能优势只能局部影响战斗,对于东线全线,影响远不如自家的t34坦克。

这也是德国人后续被自家击败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

海量四号坦克正在对东线发起宛如洪水般的进攻,一波又一波,仿佛来自大海的浪涌,无穷无尽。

虽然这些四号坦克性能相对平庸。

对于自家的t34,没有类似于豹式和虎式的火力和装甲优势,但却彻底解决了虎式与豹式存在的问题——产量不足,维修困难,机动性差。

甚至可靠性比自家的坦克还要强不少。

而瞄准系统,通讯系统依旧有着优势,再加上数量优势,敌人完善的后勤补给,扩大到整个东线,对方的四号坦克就有着绝对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