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在战列舰统治海洋的时代,

也就是上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及之前,既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期,

战舰吨位越大,就代表实力越强,因为吨位大的战舰,就代表装甲更厚,主炮更粗,观瞄设备更精确,自然而然,舰炮对轰的时候就更加战便宜。

但大英帝国没落了,

时代也变了。

本次世界大战伊始,从反击号沉没于日本岸基飞机鱼雷之手开始,飞机展现了与他体型完全不相符的攻击力,自此,海战的主角变成飞机,巨舰大炮的时代开始落伍了。

当然,

在夜间,依旧执行巨舰大炮的法则,谁大谁有理,此时的飞机,严重缺乏夜间进攻能力,也很难夜间在航母上起降。

但今天,不,准确的说是今夜,王根生用一次战例证明,

时代再次变了。

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面前,巨舰大炮是时候归入垃圾堆了,就像日不落帝国,就像大日本帝国一样,该进入垃圾堆了。

……

“关闭所有灯光。”

‘海豚’的驾驶室内,王根生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旳激动心情,继续下达命令:

“鱼雷预热。”

和‘海豚’鱼雷艇一样,此时鱼雷管内的鱼雷也升级了。

依旧是自主声导,但制导更加灵敏,不过再灵敏的声导鱼雷也有精度差的弱点,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精度,还是用了一种新的制导方式。

线导。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条导线为鱼雷提供导航,在末端人为纠正鱼雷的航向。

经过测试,配合声导导引头,线导鱼雷精度比非线导鱼雷精度提高了三倍以上,而且隐蔽性极高,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

引导期间,发射的鱼雷艇不能大规模机动,必须时刻保持和目标一定距离的平行接触,鱼雷艇上还必须携带一百多公斤的导线,而且线导距离也只有五公里。

如果是在白天,他根本不敢靠近高雄号五公里距离内,别说五公里,海况好的时候十几公里之外就会被发现了,还没到鱼雷最大射程内,就会遭到鬼子炮火的进攻。

但现在,是夜间。

无月,星光微弱,海面漆黑一片,哪怕号称全球第一的,每天都喝鱼油保持视力的鬼子海军瞭望手,在没有被探照灯照射到的情况下,也别想看清两公里以外的海面。

低沉的发动机噪音,则是完全隐没在环境底噪之间。

还有一点,小鬼子海军从来没有想过,居然有其他国家的军舰能进入日本海,要知道,当初连美国人都没能进入这片海域。

哪怕是潜艇。

在付出了几艘潜艇别发现击沉的教训后,美国人也不敢派潜艇过来了。

所以此时的高雄号,宛如在自家的泳池,不仅仅所有探照灯大开,四处搜寻可能存在的坠海民国飞行员,而且航速还以巡航速度航行,也就是十几节速度。

所以鬼子军舰浑然不知道危险即将靠近,依旧横着在日本海航行。

“距离,三点五公里,目标速度十五节。”

雷达操作员汇报出了敌人的数据。

“左满舵,调整航速,我们保持与敌舰平行。”

随着王根生的新命令,海豚调转方向,并降低速度,维持与鬼子军舰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保持相对平行,双方距离大约三公里。

“鱼雷瞄准。”

随后,王根生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里的紧张,继续下达命令。

线导与声导的组合,使得鱼雷准备时间需要一段时间。

毕竟线导鱼雷不是如同遥控器一般的目视控制鱼雷撞向敌人军舰。

没有那么简单。

鱼雷艇的瞭望高度,注定了即便五公里距离,瞭望手也不可能全程观察到鱼雷的航迹,而且别说现在是在夜间,电池驱动的鱼雷水下航迹几乎不可闻。

由于无法看清鱼雷的具体位置,所以在发射之前,要计算弹道,然后通过导线,根据雷达测出的敌人军舰位置,调整鱼雷航向与速度,然后根据声音导引头通过导线反馈的信息,两者合作,综合引导鱼雷撞向目标。

和后世自动化的鱼雷相比,差远了。

但就这样麻烦复杂的指导技术,也比当前最顶尖的鱼雷自导技术先进十年,甚至不止。

“发射。”

随着王根生一声令下,四枚鱼雷齐齐奔向鬼子最大的那一艘军舰。

根据雷达,远处鬼子有两艘军舰,一艘大型,一艘小型,小的是驱逐舰,大的是重巡洋舰。深得李云龙真传的王根生自然挑大的打,小小驱逐舰根本不放在眼里。

鱼雷发射后,操作员正紧张的根据雷达信息,以及敌舰航向速度变化,引导鱼雷。

“注意速度,航向,避开敌人探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