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膛线(第2/3页)

最后刘院长挥了挥手,顺便道了个谢:

“这些药品,谢谢啦。”

“下次,多弄点。”

运输队驼运着药品离开了,因为药品数量太多,以及为了加快速度,甚至张部长的运输队也被刘院长直接征用了,反正张部长也不急。

……

“嘿嘿嘿……”

刘院长走之后,张万和看着李云龙,憨厚一笑,带着夸赞的味道:

“听你这次弄到了不少鬼子的机器设备,这可是好东西啊,总部那边花费了大力气都没弄到多少,你可真厉害,我这是来开开眼界。”

张万和也是个人精。

他和刘院长不同,老刘心里全是病人,焦急的不行,不然也不会亲自来催促运输药品,还在路上就准备接下里的治疗。

他虽然心里惦记着总部兵工厂,但他时间还是很充足的。而且因为长期负责后勤共工作,很擅长和人打交道,其中,又以李云龙他最熟悉。

虽然李云龙最后机器肯定会给他,但好话还是要一的,毕竟这东西是李云龙提着脑袋去鬼子哪里抢过来的,总部也会嘉奖,但一好听的话,别人心里更舒服些。

反正,好话又不要钱。

“哈哈哈……”

李大团长果然很开心:“走,带你看看我这次缴获的好东西。”

随后,李云龙带着张万和走进了杨村的后院。

团部院子里,摆放着数十个被帆布覆盖的机器,还有一些零件被直接摆放在一侧,这是当时拆下来的,拆机器容易,哪怕没有过的人也会拆,拧螺丝之后使劲掰就行了,但装,那可就需要技术了,所以回到杨村之后,李云龙只能干瞪眼。

他团里可没有这种技术人才。

“把帆布掀开,让张部长开开眼界。”

李云龙指挥者一旁的战士掀开帆布。

随着帆布被掀开,露出了一大堆成堆摆放的机器零件,赵刚在运输的时候留了个心眼,知道拆掉了就很难装起来,便把拆开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一个机器上的零件分一组运输。

淡然,其中还有一些重一百多公斤的机器设备,不需要拆,直接放在骡子背上就行了。

“这是……”

张部长可不是一般人,身为后勤部长顺带管理兵工厂这么多年,虽然不是技术人员,但耳濡目染之下,也懂得了不少机械知识。

隐隐约约间,他看出了这些是生产什么武器的机器。

他走上前去,摸着那一个个带着机油的零件,语气带着颤抖:

“这是……”

“鬼子生产掷弹筒的设备。”

到最后,张万和双目闪烁精光。

掷弹筒,这可是好东西,对于严重缺乏重火力的八路军而言,是绝佳的火力补充,而且生产技术也不难,是他们总部兵工厂重点攻关的产品,很早就能生产,不过因为机器设备被破坏的原因,如今掷弹筒每个月只能生产十几门,榴弹更是只有几百发。

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到不是材料不够,实际上,如今总部已经解决了材料问题,也能自己生产黄色炸药了,材料上每个月生产各几千发掷弹筒榴弹是没问题的,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材料需求也很少。

但因为机器设备的原因,产能始终上不去。

有了这一批机器设备,他就能将将产能提升到每月数千枚掷弹筒榴弹,虽然依旧不够用,但是。

看着看着,突然,张万和倒吸一口冷气,语气带着极度的不可思议:

“你居然还弄到了掷弹筒拉膛线的设备。”

膛线。

这是自己生产的和鬼子生产的主要区别。

就是因为膛线,造成了自己产的和鬼子造的两者之间的天差地别。

钢材差点没关系,大不了耐久性差一点,反正掷弹筒是低压,对材料要求不高,但膛线,是掷弹筒射击精确性的保证,没有膛线准确性会差很多。

在战场是,掷弹筒的寿命不对作战很少有影响,但精度会。

没有膛线的掷弹筒,比有膛线的,精确度差了几乎两倍还多。

这事他们也知道,但膛线额机器设备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弄到,那些技术人员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刻出膛线来。

枪管口径小还有办法,但掷弹筒实在是……

但现在,有了这个机器,那么……

“不对。”

惊喜中的张万和突然面色凝重:

“还差了两个大零件。”

他四下找了找,没能看到那两个缺少的大零件,连忙看向李云龙,语气焦急:“还有两个零件的,很重,但很重要,没有他们,这机器就没用,你们肯定也带回来了吧……”

着着,张万和突然语气低了下来。

他想起来了。

这两个零件重近一吨,独立团不可能运输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