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陈年

也没人来接那个葬在迎风坡上,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

老人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看了慕青临递过来的照片很久,突然一把抓住她的手腕,激动得语无伦次,“来了!可算来了!原来是你!可算是来了啊!”

慕青临快速看了眼正大步往自己身边走的周意,眉心微蹙,“您真见过他们?”

“见过见过!”老人家努力用她那口不标准的普通话说:“这可是两个好孩子啊。”

“他们好在哪里?”周意问,她站的地方慕青临还有两三寸远,慕青临却能清楚感觉到了她身体的颤抖。

老人家看着照片,尚未开始回忆,已是老泪纵横,“他们留的那些钱救了我小孙子一命啊。”

周意语速飞快,“他们为什么留钱给您?”

老人家粗糙的手掌抹过眼睛,仔细回忆着那些刻在脑子里的画面,“这俩孩子头回来镇上也是个大雨天。”

——

周鸣和阮中意从决定做野保专题那天起,就没离开过西南。他们一路辗转,几乎跑遍了整个西南。

这个镇子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镇子附近的野驴和小羚羊数量众多,盗猎活动频发,有很多故事等着他们去发现。

他们来的那天突然下起了大暴雨,镇上的旅馆都住满了,就剩老人家这儿还能腾出间堆放杂物的小房间。

夫妻俩丝毫不嫌弃简陋,给了老人家和正常房间相同的费用。

老人家感激,即使已经过了饭点,也不觉麻烦,重新烧上火,给两人做饭。

两人都是随遇而安的性格,看灶下的火烧得旺,双双挤在老人家旁边烤火取暖。

老人家和善,看两人也不是坏人,遂主动问了句,“你们是来这儿玩的?”

周鸣刚给阮中意倒好热水回来,一溜小跑蹲在她旁边,大声笑着说:“不是,我和阮阮是来工作的!”

老人家好奇,“这儿能做什么工作?”

周鸣用手在眼前比了个拍照的动作,说:“我们是记者,来找点野保的故事,您这儿有没有啊?”

老人家叹气,“多了。我阿爸就是保护站的,二十出头就让盗猎的打死了。”

周鸣把烤热的手焐到阮中意冷冰冰的耳朵上,声音低下来,“您能跟我们讲讲吗?”

老人家没什么避讳,坐在灶火边和他们说了很久的故事。

饭后,老人家的小孙子一觉睡醒看不到熟悉的人,急得大哭。

周鸣看老人家正在洗碗,腾不开手,自告奋勇跑去把她的小孙子抱出来,一边哄一边寒暄,“孩子几岁了?”

老人家说:“三岁……”

“三岁怎么才长这么点?”

“哎,说是心脏上有什么毛病,长不快。”

西南海拔高,先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周鸣很清楚,他维持一晚上的笑脸消失,表情严肃地说:“先心病要尽早治。”

“不是不想早治,是没钱。”老人家一脸的愁容,“去年已经带到城里的医院看过了,光手术费就得七八万,我们哪儿拿得出来啊。”

周鸣语塞,「穷病最难治」,这话说着刺耳,味儿却最真。

阮中意见周鸣情绪低沉,走过来靠在他肩上,一句话不说就是最温情的陪伴。

老人家看着窝心,没忍住多问了句,“你们有孩子吗?”

周鸣黯淡的眼睛一瞬间亮了起来,“有个女儿,十五岁了,长得跟小仙女似的,眼睛又大又亮,笑起来啊,你们这儿的雪山都能给融化喽,啊对了!她学习特别好,回回考试都是第一,还会画画……”

周鸣只要一提起周意,好话怎么都说不完,听得阮中意哭笑不得,“王婆卖瓜都没你这么夸张。”

周鸣反驳,“王婆的瓜能跟我们女儿比?小九可是你生的,和你一样,优点多得我这辈子都说不完。”

阮中意被周鸣说得不好意思,往他身边又靠了点,软声说:“有人在呢,你别乱说话。”

周鸣立刻马上闭了嘴,帮老人家把小孙子哄好,送回了房间。

之后半个月,周鸣和阮中意每天早出晚归,很难见着人,但不论他们多早出去,多晚回来,老人家的灶上都一定给他们留了碗热饭。

人心是相互的。

周鸣和阮中意走的那天,趁老人家不注意,往她枕头下面塞了四万块钱。

他们不是菩萨,没有救苦救难的好心肠,会这么做只是因为他们也有孩子,离得越远越希望她无病无灾,平安长大。

恰好这个地方有最让人震撼的信仰,他们没有时间「磕长头」替周意求些什么,便把这份好心当成了善因,希望有一天能为周意求得善果。

老人家发现这些钱已经是两天之后的深夜。

她刚刚把因为胸口疼,闹腾不停的小孙子哄睡着,抖着手将钱捂在胸口跑到儿子丹增的房间,问他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