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6/8页)

这种天子近臣的职位给到他,还提前暗示,更给他准备的时间。

这份信赖,满承平国也找不到了。

不过谁让纪炀做过的事足以让任何一个皇帝信赖。

见过哪家臣子这么为国为民?

见过哪个臣子打完仗立刻还兵符?

见过臣子能把任地治理的这样更好,如此省心?

如今不仅得到皇上的信赖,皇子都带着星星眼。

从宫里出来,时间到了傍晚。

没办法,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特别是旁边的皇子,皇帝似乎有意教导,所以说话间没了前几年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反而说话直白不少。

可能这也是天子近臣的待遇。

纪炀用这几年的功绩换来的这个待遇。

纪炀一出宫,满汴京官员都知道他是下任汴京府尹。

虽然在灌江府也是知府,但跟汴京比,那还是错一个级别。

六部直接傻眼,他们还抢人呢?

谁都别抢了,汴京府尹直接归陛下来管,直接跳出六部之外。

皇上是不是觉得纪炀当官吏太厉害,所以索性让他继续当知府?

不管原因如何,汴京府尹这个位置极为重要。

虽说在汴京城里,随便拉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什么勋贵,是个几品官员。

当街打架的人身份都会出乎意料,所以在汴京当府尹,其实很难的。

谁知道会得罪哪个厉害人物?

但纪炀却没有这些顾虑,一个是他本身名声厉害,这个厉害还是两方面的,治下厉害,做人也厉害,谁敢轻易惹他?

二是他身份确实也高,宗室都怼过,还怕别人?

有纪炀治理汴京,很多案件也敢审理。

不会再出现和稀泥的情况。

不少人暗叹,陛下让纪炀来做汴京府尹,是打定了主意要处置在汴京横行霸道的宗室们吧?

以前那些府尹明面上也管,但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换了纪炀来,那就不好说了。

就京郊长公主名下的万里民田,纪炀都不会忍。

更别说京郊四处违规修建的各色园子,那些个官员们心里都要紧一紧。

纪炀出宫时候,还是当初那个小太监来送。

当初那个小太监故意夸纪炀前途无量,被陛下看重,当时平安还给了些赏钱。

没想到内侍是广撒网,对那个青年官员都这样讲。

不过这回出来,那就是真心实意恭恭敬敬了。

就如同纪炀上次离京时候说的一样。

上次觉得事事艰难,就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格,手里的权利,身上的功绩还不够。

几年过去,情况很不同了。

平安还感慨:“上次信了他的话,以为他是真心夸赞,没想到是骗人的。”

“这会的恭敬看起来才真心实意。”

纪炀也笑,却并未说话。

在他从宫里到家的路上,林家已经把京都的情况整理好,直接送到他手上。

昨天晚上去吃酒之前,纪炀跟林婉芸回林家坐了坐,但时间到底还短,等明日肯定还要去的。

可林家这会就把卷宗送来,自然是表示亲近。

等纪炀翻完这些资料,更明白皇上为什么让他缓缓再去接任府尹的位置。

这就是给他时间,私下了解京都情况再说。

京都的繁荣自然不用操心,但京郊外占用民田,私建庄园,圈地享乐,藏在繁华之下的制假卖假,高利贷,强买强卖,都是需要整顿的。

皇上直接给了他个大活啊。

以前府尹顾忌多多,不敢真的彻查,如今却到他手上。

看来皇上也忍他们许多时了。

而且这个官职还有个好处,作为京都府尹,既然皇上手中的刀,也是皇上的亲信。

有些针对就不会过于明目张胆,而他还可以用这层身份去查自己的“政敌。”

他本身是刀,可这个刀去向哪,全凭自己做主。

纪炀有些玩味翻着京都情况,这卷宗上自然不会明说,但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怎么看不出内情。

有意思了。

他还在想着,怎么跟这些人掰掰手腕,这不就来机会了。

汴京府尹。

这个官职有意思。

回到家中,纪炀打眼一看,门房处的小厮尽数换掉,新来的人全都恭恭敬敬,老实得很。

进门后大部分下人基本全都调配一遍,全都不在原来的位置。

众人规矩做派都变得小心谨慎,各处也十分有章法。

自己不过出去一天,家里收拾齐备了?

外院如此,内院也很妥帖,除了伯爵老爷的院子跟梅夫人的院子未动之外,其他下人该换的换,该敲打的敲打。

如今的伯爵府,已经是林婉芸的模样。

她跟纪炀的院子,更是铁桶一般,谁出谁进谁靠近,都会被询问。

跟着来的二十兵士都没用上。

林婉芸解释道:“他们身手好,办差也利落,应该跟着你的,拘在家里反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