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5页)

他们自然是忠心的,可随着一点点交接,灌江府内里的事实在让人震惊。

要知道其他地方,百姓能拥有自己田地那都是少数人家。

可换做灌江府,上次平分土地可不是闹着玩的。

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普通农户,稍微田产多点的,则要客客气气,遇到修路修水渠救济雪灾的,也要多出力。

百姓互相监督,谁家大肆购置田产,兼并土地,便会被周围人举报。

那些商贾更是要小心做人,苛待工人?那伙计们会联合起来,将商贾告官的。

靠着底下百姓自己监督,极大遏制这些人的发展,稍有不慎,就会被告上府衙。

什么?

灌江府对商贾豪强限制太多?

不爽你可以走啊。

走是不可能走的,先不说这里都是祖业家产,再者西北几个地方,哪里比灌江府更安定?

冲着官府不收苛捐杂税,已经可以了。

这种好地方让他们走?

他们傻吗?

新知府跟他们的亲信,只觉得去过那么多地方,办过那么多差事,灌江府这样的,还是头一次见。

更别说百姓们受教育程度,就算是个老太婆,也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

各个县城的医女更是很多,极大保障很多人的健康。

灌江府能发展到这种地步,实属罕见。

等他们再回来,对纪炀的态度,那不用说。

而纪炀跟林婉芸已经在打包行礼,他们一行人不日便要前往汴京。

这次回去,倒是不那么着急,慢慢赶路即可。

不过到底带谁回去,又是一件事。

玉敬泉跟凌俊鹏肯定是不带的。

卫蓝作为灌江府的捕头,同样不能离开。

而身边小厮平安,家丁辛顺一行,丫鬟素竹等人,肯定要跟着回汴京。

至于小吏?

其中“背叛”梁王的小吏蔡源,则不会不回去,就算回也要避避风头,否则正撞枪口上。

纪炀已经给他在灌江城里安排了个七品的职位,只要好好做,以后不会亏待。

剩下的小吏里面,佃户出身的小吏鲁战,还有小吏岳文塞则会跟在纪炀身边。

那个书生龚选要留在官学好好读书,他的科举之路还未结束。

除开他们,灌江府里自然还有不少得力干将。

算来算去,愿意跟着他去汴京的小吏竟然有十七八个,纪炀选了其中五六个随行。

还有个外乡人卡里,这会兴奋地不行。

他来的时候带的人就不多。

如今离开,同样不要太臃肿的队伍。

再说了,把这些人都带走,灌江府还要不要发展了。

能被纪炀点名跟随的众人自然立刻回家收拾行李。

汴京!

要去汴京了!

他们有多高兴,不能跟着纪炀离开的官吏们就有多难受。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人人都知道,纪炀未来前途无限。

也知道,早晚有一天会离开。

纪炀看着众人,笑着朝默契来送行的知县们道:“都说宰相起于州郡,又有人说,官之至难者,令也。”

“我在汴京等着诸位。”

这既然是鼓励,也是夸赞。

虽说本朝没有宰相的职位,但当朝大学士也有首辅之实。

纪炀说在汴京等他们,那就鼓舞他们,好好做事,回头或许汴京再见。

那时候,大家就不是这七品芝麻小官了。

人群里的知县们齐齐拱手。

他们在灌江府这几年学的东西,实在带来太大改变。

作为长官的知府纪炀,是他们最要感谢的人。

有纪炀做上司,根本不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只要好好办差,只要为百姓做事,他就不会为难任何人。

很多人隐隐觉得,再也不会有纪炀这样好上司了。

新知府看着,心里更是感慨。

他做官这么多年,属下是真心送行,还是虚情假意,一眼便能分辨。

此刻府衙众人的表情,显然是真心的。

纪炀办公务厉害,跟属下相处也厉害。

他这样的官员调到汴京,各处不抢着要才奇怪了。

闲话并不多说,纪炀交接好之后,还是找了个人少的清晨离开。

天还未亮,车马已经启动。

除了随行的小吏仆人。

自然还有娘子林婉芸,两个小孩江云中江白鹤。

韩大夫等人会在女医馆再待一年,年底回潞州扶江县韩家,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新知府自然前去送行,以后很多人都要依仗这位前途无量的伯爵公子呢。

卫蓝跟附近的凌俊鹏过来送行。

两个大男人眼里都含着热泪,看样子恨不得都跟上。

可他们也不能走的。

他们还要看护好灌江府,不过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收到汴京的调令,重回知县大人身边。

大人为了他们的前途,如今不可能让他们放下职务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