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4页)

这两者读书都比其他时候多些。

反面例子则是清粤地一带,当时因为人口暴涨,工作机会减少。

其中原本有女子创造并传承的织布方法,被男子强硬抢走,并定下此织法传男不传女,看似是立规矩,其实是剥夺女子工作机会。

使其当地女子地位一落千丈,更不用提读书了。

纪炀看向南边大片荒地,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等纪炀回去之后,分别寄信到汴京,扬州一带,让他的好友们帮忙找找,如今什么香料卖得最好,男子女子用的熏香,都给他寄过来些。

估计他好友们看到这些信,肯定啧啧道:“不愧是你,跑到那种地方,还喜欢享乐。”

承平国上层贵族都爱香,出门要用香,睡觉要用,上朝时还要用。

如此广阔的市场,他不横插一脚,实在不是他的性子。

只是他家这香,从栽种到培育,再到制香,都需女子来做,女子动作轻柔,制出来的香自然要比旁人好些。

是不是借口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是女子的工作岗位,别人不要来抢。

纪炀计划到这时候,头有点疼。

这香料要是真做出来,他不愁销路,只愁自己的名声。

原本便岌岌可危的名声,香料一出,必然雪上加霜。

算了,反正也没好到哪去!

他还在乎这个?

在凌县尉去请戏班子的时候,纪炀带着玉县丞等人开始丈量南边的荒地。

南边大片荒地其实被官道分割成两处,东边建了牛棚跟两个化粪池,虽说这占地都不大,可以后再养些什么东西,还是在这边方便。

所以纪炀重点去了西边那块荒地。

荒地再往北是三江村,但是这中间间隔极大,一直都是荒地,既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

至少有上万亩地。

这里的荒地,跟建牛棚的荒地,都属于官田。

意思便是官方田产,官方可以雇短工长工耕种,所得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县衙所有。

但之前的扶江县发月俸都艰难,哪有钱来雇人种地。

若遇到黑心肠的官员,可以直接奴役当地百姓免费,甚至贴钱耕种,他们倒是能富裕些,只不过吃的都是当地百姓血汗。

前面那位老大人在这二十五载,虽然不爱管事,只爱游山玩水,也乐得清贫,没干这种丧良心的事。

不过有可能是此地百姓并不服那样管,真那么做了,说不定还会打上衙门。

这些都未可知。

现在知道的是,这些官田,纪炀已经有了打算。

既然扶江县各处的粮食已经能自给自足,今年情况会更好些。

那接下来不如种点经济作物。

比如他已经想好的香料。

时人都爱香,达官贵族更是喜欢。

香的种类也十分多变。

但经久不衰的,必然有花瓣做香料。

所以他写信回去,要现在时下最流行的香料,既然要卖香,自然要知道现在都流行什么。

至于售卖?

纪炀没那么担心。

先不说他在汴京是有铺子的。

再者以他的名声,别管这名声好不好吧,冲着名头,都不愁销路。

实在不行,让他好友们从汴京烟花之地里挑个爱写酸诗的风流才子,有他们来写诗扬名,也是不愁卖的。

营销这东西,他闭着眼都能想出好几个方案。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先把东西种下去再说,事情要一步步地做。

花卉种类多变,如何养护种植,都是学问。

在凌县尉终于把戏班子带回来时,纪炀这边的思路大概成了。

扶江县百姓一边津津有味听着戏班唱花木兰,看着巾帼英雄战场杀敌,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

然后得到另一个消息。

衙门那边说了,他们要在扶江县遍寻会种花的女子,只要女子,如果能懂点香料最好了。

他们扶江县还有这种女子?

不能吧?

正好县城唱戏,把大多数百姓都聚集到一起,这事传播得倒也快。

那边戏还没唱过,就有个妇人牵着孩子走到衙门附近。

只是看着衙门,迟迟不敢进来。

还是门口茶摊婶子道:“是来询问种花事宜的?”

这婶子手里还拿着纸笔,显然刚会写茶字,旁边还有自己的名字。

妇人点头,就听婶子道:“径直去敲门,里面知县大人他们好说话着呢。”

见她还是不敢,婶子起身过去,喊道:“卫峰捕快,卫蓝捕快,你们可在?”

没多时,还真出来两个捕快,听婶子说明情况,招手让妇人跟孩子过去。

不过卫峰又道:“还请婶子一起进去,玉娘子凌娘子出去办事还没回来,连乖乖都去上课了,您去了帮她壮壮胆气。”

其实就是避嫌,现在衙门都是男子,妇人虽说牵了个孩子,但难免被人多说。